韋安觀點:川普當選,台灣別急─「12個角度」看美中台及國際變局

2024-11-15 06:40

? 人氣

2024年11月3日,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出席北卡羅萊納造勢大會。(美聯社)
作者認為,如果美中兩國能夠拋開政治,專注於經濟和科技進步,全球將受益於此。(美聯社)

7. 政治能分配資源,但能創造經濟和科技嗎?

政治雖可影響資源分配,但驅動經濟繁榮與科技創新的根本仍在於市場和企業。美中兩國若將重心放在經濟和科技的良性競爭上,將更有利於全球經濟的增長。台灣也應從中吸取經驗,將精力投入於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促進市場的自主發展,提升競爭力。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8. 美國企業的起落:政治干預的影響

美國曾經擁有像IBM、AT&T這樣的科技巨頭,但過度的政治干預導致這些企業的優勢難以持久。隨著時間推移,政府對企業的過度保護往往反而成為束縛,使企業無法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創新。

美國如果一味壓迫台灣,讓台積電加大到美投資的速度,和高階代工的力度,只會造成「另一個Intel」,而非一個新「美積電」。

9. 陸海空與全球經濟板塊

全球經濟正圍繞美洲、歐亞非等板塊分化。美國主導北美經濟圈,歐洲與亞洲則各自尋求區域內緊密合作。台灣身處亞太經濟樞紐位置,應把握區域合作機會,建立穩定多邊經濟關係,拓展經濟影響力,從而在全球經濟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

10. 中美制度差異:如同操作系統的不同

美國的民主制度與中國的集權制度如同不同操作系統。美國的制度靈活,適應變化能力強,但可能因黨派分裂而低效;而中國的制度集中,效率高但靈活性較差。台灣在借鑑兩者長處的同時,也需建構適合自己的治理模式,以兼具效率與靈活性。

11. 若拋開政治,美中發展對世界的意義

如果美中兩國能夠拋開政治,專注於經濟和科技進步,全球將受益於此。產業升級、技術普及及經濟繁榮將造福各國。台灣應把握全球經濟機會,促進產業轉型,積極尋求與各國的合作,分享全球經濟增長帶來的紅利。

12. 不論美中如何變化,其他國家應如何自處?

在美中競爭間保持中立並不意味消極,而是一種冷靜理性的態度。台灣應避免盲目選邊,而是以靈活多變的策略應對,積極提升經濟、科技和自我防衛能力。強化獨立自主的發展路徑,是台灣在風雲變幻的國際環境中自處的根本之道。

川普(Donald Trump)的當選可能引發政策轉向,台灣需在美中激烈互動的背景下保持冷靜,理性評估利益,避免隨波逐流。從全球角度看待美中關係,從長遠視角審視局勢變化,才能在不確定性中找到穩定。

最終,在這不斷變動的國際局勢中,台灣唯有堅定「自助自強」的戰略思維,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維持穩定與發展。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韋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