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中華隊在世界12強棒球賽的冠軍戰中,靠著林家正的陽春全壘打,和「台灣隊長」陳傑憲的三分砲,再加上「旅美王牌」林昱珉,及張奕、陳冠宇和林凱威,接力封鎖日本隊打線,以4:0完封地主隊日本,拿下隊史首座一級賽事的世界冠軍。這次系列賽從選手徵召的困難開局,到最後在冠軍戰擊敗日本隊奪冠,堪稱一趟奇幻旅程。
在這個歷史性的時刻,國內應該是到處慶祝國家隊選手所獲得的榮耀,但是卻因為「台灣隊」、「中華隊」等名稱,而產生爭議。「台灣隊」與「中華隊」的稱呼差異,不僅涉及語言與名稱的選擇,更關乎台灣在國際體育場合的歷史脈絡與政治現實。
1970年代,隨著中華民國(台灣)退出聯合國,中國在國際體系中取代了中華民國的代表地位。為了保住國際體育賽事的參賽資格,台灣不得不接受「奧會模式」(Olympic Model),以「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的名義參賽。此後,「中華隊」成為國際體育場合對台灣運動代表隊的通稱,這個名稱被視為在國際壓力下的妥協。而這個名稱在歷史意義上,也象徵著國際參與的延續。在退出聯合國後,「中華隊」的名稱讓台灣得以繼續參加奧運、世界棒球經典賽、12強賽等國際賽事,避免在國際體育場合被邊緣化。
事實上,這個「中華隊」的名稱,在運動界,甚至是棒球界都是再熟悉不過的稱呼,像是知名棒球主播就曾在國際賽中說出不少經典名句,「相信中華,相信(球員名)」,或是以近乎破嗓的聲音吶喊「中華隊贏了!」,皆是以「中華隊」的稱呼方式,但當時都沒有掀起太多的討論。
如今「台灣隊」被搬出檯面,我想是和近年來國內本土意識增強,及社會認同的改變有關。許多人認為此稱呼更貼近國際對台灣的普遍認知,也能更直接地彰顯台灣作為獨特文化和政治實體的存在。但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國際上翻譯的問題,「台灣隊」在國際比賽中的翻譯是”Taiwan”,而「中華台北隊」則是”Chinese Taipei”,較容易在國際上產生”China”及”Chinese “上的混淆。
儘管如此,目前的國號便是「中華民國」,並不是「台灣」。此外,我們當時也接受了「奧會模式」,以「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的名義參賽,所以在國際賽上,我們的旗幟是中華奧會旗,旁邊寫的是”Chinese Taipei”,並非”Taiwan “,因此我認為「中華隊」的名稱並沒有不妥。
總結來說,「中華隊」與「台灣隊」的名稱爭議,體現了台灣在歷史與現代認同間的拉鋸。雖然「中華隊」承載了台灣參與國際賽事的歷史意義與妥協背景,「台灣隊」則象徵本土意識與國際辨識度的提升。而從運動員、選手的角度,使用「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 )這個名稱參加國際賽事,至少目前不用擔心因為參賽名稱的關係,遭到大會取消資格,或是踢出名單。在現實考量下,現行「中華台北」的名稱仍是參賽的必要條件,但無論名稱如何,最重要的是支持選手,希望選手們都可以屢屢在國際賽場上創下佳績。
*作者為清華大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