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君專文:回首45年來時路─施明德與美麗島事件

2024-12-10 05:45

? 人氣

這個曾經忍受過無期徒刑折磨的男人已經預知了來路。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他,一九七七年六月十六日囚滿十五年出獄,距離下一次被逮埔,只有九百三十六天,這些日子是他五十歲之前僅有的自由歲月,因為他二十一歲就因台灣獨立聯盟案被判處無期徒刑,此前人生僅是童年、求學生涯和軍官學校訓練。

三天後,十二月十三日隆冬清晨,天未亮國民黨當局隨即展開大逮捕,卻意外地出現戲劇性轉折,總指揮施明德在特務嚴密包圍自宅的逮捕行動中驚奇地逃亡成功,這讓特務機構早先計畫好的「安和計畫」功虧一簣,使得原本在白色恐怖統治下,大肆逮埔-刑求偵訊一秘密審判一迅速執行的公式,速戰速決的一貫作業頓時難以執行。接著啟動的是「獵明專案」,鋪天蓋地獵捕施明德,通緝令遍佈每一根電線竿、佈告欄、報紙、電視、廣播,一時間讓施明德家喻戶曉,是一個被特務抹黑污衊,宣傳成十惡不赦的江洋大盜,深深地刻印在當時人們的腦海裡,令人台灣社會厭惡與害怕。

然而,就是因為這二十六天的大逃亡與通緝,施明德的美籍妻子艾琳達女士和岳母有時間能對美國國會遊說施壓,許多國際人權救援組織熱情地參與營救,和各國文化菁英人士的聲援請願之下,讓施明德成為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營救的政治犯。我們必須了解,「政治犯」就像「二二八」,這兩個詞是當時國民黨最核心的政治禁忌。政治犯的存在是蔣氏獨裁現行犯的鐵證,二二八是其血腥暴力的歷史篇章之一。無庸置疑地,國際輿論的壓力,相信是迫使蔣氏政權最後必須舉行公開審判的最直接因素。

嚴肅地談論二二八,查緝私菸不應該成為重點,二二八不是一個事件,而是一場計畫好的大屠殺,是統治者整肅異己的開端,台灣從此進入漫長的沈默、恐怖的年代;而認真談論美麗島,高雄人權日事件也不是真正的重點,從歷史的觀點來看,那一夜發生的事,是恐怖特務統治社會裡的一個必然的結果,不是高雄,也會是台中、台北或台南事件。而美麗島事件應指涉從一九七八年開始黨外一系列的論述、組織、宣傳、行動,從全國黨外聯合助選團到美麗島雜誌社,從鬆散的反對氣氛到形成組織化的反對勢力,對國民黨一黨獨大的政權步步進逼,一直到美麗島軍法大審開庭過程中展現在世人面前,施明德不卑不亢笑傲法庭的態度、精彩絕倫的政治答辯、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胸懷,啟迪人心發人深省,焐熱了台灣人冰冷凝固的心,鼓舞了僵化壓抑的台灣社會,逐漸邁向爭取自由、平等、民主和捍衛主權的一條新路。(相關報導:施明雄觀點:被押人取供的人講「押人取供」的真實故事更多文章

四十五年前的十二月十一日澎湃的高雄事件隔日中午,施明德搭上一部從台南北上的遊覽車,盯著窗外心裡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