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拜拜必見「旺來」 檔案局揭密台灣鳳梨黃金歲月 熱賣到向美國要援助

2025-01-30 23:00

? 人氣

國發會檔案局重現台灣鳳梨外銷的黃金歲月。(資料照,雲林縣政府提供)

國發會檔案局重現台灣鳳梨外銷的黃金歲月。(資料照,雲林縣政府提供)

農曆新年到來,鳳梨因為台語音似「旺來」,成為過年拜拜、送禮的最佳選擇。其實,鳳梨不僅是常見的水果,還曾為台灣賺進大把外匯,除了日本,也外銷至美國、歐洲,國發會檔案局透過歷史資料及照片,重現這段鳳梨的黃金歲月。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鳳梨的台語唸起來音似「旺來」,成為象徵吉利、興旺的水果代表,鳳梨酥更是台灣常見的伴手禮,以及外國人來台必買名產。

雖然鳳梨在台灣栽種歷史頗久,早期在台灣,鳳梨可不像現在果肉酸甜適中、風味迷人,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研究員許峰源指出,台灣鳳梨栽培源起於清康熙年間,是由中國大陸東南邊引進的在來種鳳梨,在來種鳳梨僅拳頭大小,酸度又高,沒什麼人吃鳳梨果肉,多將鳳梨葉曬乾後,用其纖維作為編織材料。

日治初期,鳳梨終於迎來華麗轉身的契機。當時日本來台,觀察有哪些經濟作物可以發展,便鎖定鳳梨,掀開台灣鳳梨罐頭行銷全球的扉頁。

1920年代,日方遠從夏威夷引入產量大、適合食用的開英種(Smooth Cayenne)鳳梨,由於生產來源穩定,鳳梨罐頭產量與日俱增。台灣總督府也鼓勵商人開設罐頭工廠,投入鳳梨罐頭生產行列,並引進新器械,從事機械化生產。

許峰源直言,1930年代初期,台灣鳳梨罐頭產銷迎來第一個高峰,全台鳳梨罐頭工廠數量達80至100間,然而好景不常,後來因全球經濟大恐慌,1941年12月又爆發太平洋戰爭,罐頭的重要原料馬口鐵用於戰事,加上台灣捲入戰爭,遭到轟炸,許多工廠、生產線毀損,台灣的鳳梨罐頭事業受到重創。

時間推進至國民政府遷台後,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扶植企業投入罐頭生產行列,又有著日治時期的基礎,短時間,全台灣上百家鳳梨罐頭工廠如雨後春筍冒出,導致空罐供不應求,政府甚至緊急透過美援管道進口馬口鐵,足見鳳梨罐頭熱銷程度。

1955年,政府推行耕者有其田政策,台灣農林旗下的鳳梨公司轉為民營企業,成立「台灣鳳梨股份有限公司」(台鳳),產業規模日漸拓展。1960至1970年代,全球經濟日益興盛,加上台鳳整併許多小公司,以大企業之姿經營鳳梨罐頭產銷,締造鳳梨罐頭的黃金年代。

根據國發會檔案局的歷史照片,不難看到當時盛況,台東鳳梨工廠日以繼夜投入生產線,台糖為充實人力,遠從各鄉鎮招募女作業員,備有交通車、宿舍,還聘請廚師供應三餐。(相關報導:「現在評斷DeepSeek還為時過早」 祖克柏不跟進低成本大戰:不會放緩AI支出更多文章

這些作業員採晝夜2班制,往往一班就需要上千名人力。台東鳳梨工廠年產值逾新台幣上億元,創造很多就業機會,工廠內部時常是大量人力忙碌於生產作業,外部廣場每逢上下班時間,更是車水馬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