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隱性選民 要公平福利 更要成長經濟

2015-06-17 05:03

? 人氣

1965年福利國家大左轉的挫敗

因此,自1965年起,幾乎是絕大多數歐洲國家政府,都強力落實了大左派社會主義「福利國家」之新國政發展路線,也幾乎都完全拋棄了,自從產業革命以來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型態;這種情境現象具有強烈「中了彩票就丟掉扁擔」意味。然則,這樣子祇圖坐吃前期簡樸務實創新領先所帶來的果實之結果,就是全面性地,嚴重挫低了歐洲大陸國家的投資吸引力與市場競爭力。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此一趨勢現象發展結果,已在1980年代中期,肇致了整個歐洲經濟社會表現,率皆遠遠落後於北美洲的美國,也被隨後崛起的亞洲經濟社會績效表現超越凌駕。也因此促使整個歐盟國家社會,不得不在1995年以歐洲會議決議方式,決然地放棄了既往施行已逾30年的極端向左派經濟傾斜的福利國家政策,大轉向,且亦幾乎全盤納受地,師法學習起美國式「競爭力國家的右派自由經濟社會政策」。

「歐洲再復興」

這次大轉向結果,並已事實有力地提振了歐洲的投資吸引力與產業市場競爭力,以致被世紀稱譽為「歐洲再復興」(Current European Renaissance)。

當其時刻,在臺灣就曾因此大肆炒作「北歐社會民主主義模式」,並有了所謂「兩瑞三蘭」新典範:即以瑞士、瑞典、荷蘭、芬蘭、愛爾蘭作為「新經濟奇蹟」新標竿流行論述,為之風靡一時,成為臺灣追摩學習的新顯學。中國大陸亦曾見公開論述,談說要如何向「北歐民主社會主義模式」學習等等,不過,中國的學習重點是,政府當局強烈主觀想要作到「納稅時要左,福利時要右」的另類願景,與在臺灣純粹祇是民粹式想得到「小確幸」的國民追夢取向,完全不同。

不過,有部分歐盟成員國家(包括歐豬五國在內)則仍繼續挺用在1960年代專擅的福利國家思維與政策作為,尤其是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更吸引了若干歐洲國家社會,在左轉右轉之後,又再度向左傾斜。不過,這些既經左右又再左轉的國家,都一一成了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危機後的「重災國家」。

再度更用力地向右轉

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危機爆發,使得「兩瑞三蘭」的北歐模式、愛爾蘭模式,甚至外加一個在當時也夯熱到無以復加的冰島模式,紛紛都倒地難起,整個歐洲區域祇剩下,擁有「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能耐的跨國企業和工業基礎經濟產業之少數幾個國家,猶還可以持續存活得比較好一些。

洎至2011年之後,更加上看到了新興市場的亞洲經濟體,正紛紛脫穎挺起,以及美國QE之後的衰而復甦,於是又讓整個歐洲國家地區,再度又燃起了1995年那時節的國政型態變革經驗記憶,而有了必須再度「向右回轉」的高升氛圍。而事實上,北歐真正的龍頭老大國家瑞典,根本是在世界金融海嘯危機爆發之前,就已老早向右轉了,瑞典所作為的最重要行動,還是從「減輕稅負比例,也銳減社會福利支出」的宏觀經濟手段上著手,也就是大幅度放棄了「社會公平福利」的追求,而集聚資源強化對於「積極經濟成長」的追求,換句話說,就是不再無限上綱「分餅的公平正義」而是極力恢復強化「國家造餅機制的動能與活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