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網上搜索巴赫穆特,你看到的圖片大多仍是高聳的教堂、安詳的街道和翠綠的公園,和世界上大多數城市一樣,是一代又一代人成長和生活的美好家園。但是,自從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這樣的和平景象已不復存在。它已經被炮火摧毀,滿目蒼夷,遍地死傷。參與摧毀這座城市的士兵中,有一個是來自中國的雇傭兵馬卡龍。
最近,馬卡龍從前線的地下掩體中,連線接受了知名記者柴靜的採訪。在觀看這部44分鐘的訪談片的過程中,我腦子裡閃現過一部又一部反戰電影中的場景。我不得不說,沒有哪部電影比這個訪談更加真切地讓人了解什麼是戰爭,戰爭背後冷血的宣傳和扭曲的人性。
故事並不復雜:一個謀生不易的中國年輕人,受《亮劍》和《戰狼》等電影的影響,跑到俄羅斯簽下雇傭兵合同,被派往前線殺人掠地。充當凶手和炮灰換來的,是雇主的歧視和虐待,而反抗的結果是被關進地牢,逃跑則可能隨時喪命。無法脫身的他,只能繼續為雇主賣命,殺害烏克蘭戰士,毀壞烏克蘭人的房屋,搶劫他們的食物和家財,期待能活著熬到戰爭結束。
是的,跟無論如何都被文藝化和浪漫化了的電影大片不一樣,在這個近在咫尺的真實戰場上,你看到的是一個「緬甸詐騙園區」故事的升級版,更多坑蒙拐騙,更加血腥殘暴,更是人間地獄,而實施詐騙和操控的主體是國家與國家的聯盟。
跟好幾個從戰壕裡發社交媒體的中國籍雇傭兵一樣,馬卡龍一再提醒中國人,不要受那些打雞血的戰爭宣傳片的影響,不要上前線充當炮灰。煽動戰爭的人都是讓別人去送命,賺得盤滿缽滿的《戰狼》導演吳京不會上前線,涂炭生靈的普京也不會上前線。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是,官方除了直接制作宣傳片之外,還通過信息管控來鼓動戰爭。以個人名義從戰場上發布的豪言壯語可以在中國互聯網上暢通無阻,而很快後悔勸阻人們不要上當的視頻和帳號則屢屢遭到刪除。風評:美俄分食烏克蘭,賴清德還緊抱川普?更多文章
除了宣傳鼓動,跟緬甸詐騙園區的受騙者一樣,充當炮灰的大多是底層的窮人。即便是「解放台灣」,那些在上海街頭炫耀豪車「愛國」的紈絝子弟是不會去為國捐軀的。馬卡龍說,「很多人在國內負債啊,就是沒錢,放手一搏唄,就來這邊 就一條命,可能就想沒了就沒了唄」。他現在都不回復私信勸阻了,「因為人太多了,說什麼國內的這個就業環境不好呀,負債呀」。
他們以為用命可以換來更多的報酬。這份一周七天24小時在線、隨時可能傷亡的高危工作的報酬如何呢?馬卡龍透露說,「每個月合人民幣15000元」,而當地「1萬元購買力,可能也就等於國內2500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