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講結論:川普鐵了心要讓製造業重回美國,決心降低國債,不再扮演世界警察跟環球霸主。這些都是美國目前最優先的工作,不只是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而是基本變革、生死存續的決心。台灣政府要體會現實,幫助廠商有計畫性的移往美國,這不僅是美國的需要,也是台灣的需要;強化台美關係既符合經濟利益,也符合政治利益。請放寬心胸跟焦慮,跟這幾年幫助中國台商回來一樣,設立專責單位及協助窗口,赴美投資製造業。
2019年的9月我寫了一篇文章2030年的自動化與短鍊化:人類命運將會風雨飄搖到何種程度?其中提到,不管是英國或美國權威的研究,一致認為2030年有大量的勞動人口的工作將會被機器取代。只是那時AI尚未崛起,沒料到的是,不只勞動工作,甚至連程式編寫、金融法務、商業行銷都將面臨極大衝擊。
不是只有AI、機器人、自動化,還要注意「短鏈革命」
佛里曼2005年《地球是平的》一書中認為,「世界正被抹平」:複雜供應鏈,藉著使用當地勞工和服務,透過競爭而讓市場的地域性被碾平,供應鏈可遠達印度和中國。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過去30多年來針對供應鏈的佈局,都是走全球化生產。最後,出口國可能離市場達一整個地球之遠,這就叫做「長鏈生產」。
2011年,知名顧問公司波士頓諮詢(BCG)預言,美國5年內將上演製造業復興。速度更快、規模更大,最後掀起一場全球化的逆襲——「短鏈革命」,也就是藉著自動化,讓各種生產在地化、區域化。《天下雜誌》在2018年3月也用了聳動的標題「製造全球化的逆襲:短鏈革命」,其中提到台灣知名的紡織宏遠興業 ,2017年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建立新廠。宏遠當年表示,一台機器大約八個月就可以回收,自動化,機器人,人工智慧打破了「地球是平的」,打破了從亞洲到歐美遙遠的「長鍊」,甚至打破了人類工業製造原有的軌跡與速度。
大客戶鼓吹,讓宏遠放膽作美國夢,但現實打敗了美夢,成本依然太高,還是得跟亞洲比價。連虧三年後終於翻身,總經理葉清來沉痛醒悟:赴美須三思。而2011年,波士頓諮詢(BCG)的預言「美國5年內將上演製造業復興」呢?當然是死當的跳票。
川普2.0呢?MAGA? 自動化絕對更快速取代人類工作,但美國的製造業復興仍有重重困難美國重量級智庫創辦人訪台 林佳龍接見老朋友:推台美智庫開啟二軌外交更多文章
由於NAVIDIA的GPU、台積電的先進半導體,導致後續OpenAI的快速崛起,目前人類的空前威脅是「自動化絕對更快速取代人類工作」?2030年前答案會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