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大火的環境啟示
近期南韓發生嚴重的森林大火,火勢延燒面積廣大,造成重大財產損失與居民撤離。這起災害的發生,不僅讓人關注極端氣候的影響,也凸顯了當前環境政策在應對氣候風險上的挑戰。隨著全球暖化加劇,臺灣是否已準備好應對類似的災害風險?本文將從環境政策、氣候適應與災害治理的角度,探討我們可以從這場大火學到什麼。
一、極端氣候與森林火災的關聯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全球暖化導致的高溫、乾旱與極端氣候,已使森林火災的發生頻率與強度顯著增加。南韓此次大火的發生,與該國近期的異常高溫與乾燥天氣有關,這與澳洲、加州與加拿大等地的野火現象如出一轍。這提醒我們,氣候變遷不僅影響氣溫與降水模式,也讓森林火災成為未來環境治理的重要議題。
二、環境政策的挑戰:災害預防與應變機制
南韓雖然有完善的環境與災害應變機制,但本次火災仍顯示政策執行上的問題,例如防火林帶不足、監測系統反應不及、消防資源分配不均等。這些問題在臺灣同樣值得關注,特別是:
(一)林地管理與土地利用:臺灣山區開發頻繁,若森林管理未納入氣候變遷因子,可能增加未來火災風險。
(二)災害預警與監測:目前臺灣對森林火災的預警系統仍以傳統氣象預測為主,但是否足夠應對突發性強風、高溫等極端氣候變化?
(三)防救災資源配置:當火災發生時,消防單位是否有足夠資源應變?目前臺灣的消防體系多集中於都市,對山區野火的應對能力仍需強化。
三、臺灣的對策與未來建議
南韓此次大火給予我們的啟示,不只是氣候風險的警訊,更是環境政策必須即時調整的契機。為此,臺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加強:
(一)提升森林火災防治策略:建立更完善的防火林帶、強化林地管理,並參考歐美國家的「受控燃燒」(controlled burning)政策,以減少可燃物累積。
(二)強化極端氣候下的災害預警系統:利用AI大數據與衛星監測,提高即時預警能力,並整合氣象、林務與消防單位的資訊。
(三)增進消防資源與跨部門協調:未來應考慮提升山區消防設備,並加強環境部門與地方政府的協調,確保火災發生時能快速應對。
結語:從南韓大火看臺灣的環境治理
南韓大火並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氣候變遷下的環境治理挑戰。對臺灣而言,雖然我們不像加州、澳洲有大規模森林火災的歷史,但極端氣候的變化已使我們的災害風險上升。在未來的環境政策制定中,政府與企業應積極納入氣候風險評估,並建立更具前瞻性的氣候適應政策,才能避免下一場災難的發生。風評:學者們的真心話,賴清德的大冒險更多文章
*作者為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