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s Energy執行長喬.馬斯特蘭傑羅(Joe Mastrangelo)於4月10日向媒體分享了這家電池製造商將生產線從中國遷回美國的成功經驗,以及公司如何在電池產業中與中國競爭者一較高下的策略。該公司早在2018年就做出策略性決定,將「長時效儲能系統(LDES)」的製造業務從中國完全搬回美國本土,目前已在賓州蒙谷地區的Turtle Creek市建立了完整的生產基地。
馬斯特蘭傑羅在談到這項重大決策時充滿信心地表示:「我們不只是在美國研發這項產品,我們從一開始就相信也能在美國製造,而現在我們證明這是可行的。美國還是有能力做出好產品。」這番言論不僅反映了公司對美國製造業能力的堅定信任,也展現了對重振本土製造業的執著。
安全新技術為Eos Energy增加市場競爭力
Eos Energy所專注開發的長時效儲能電池採用了以鋅為基礎的創新技術,這與市面上常見的鋰離子電池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馬斯特蘭傑羅詳細解釋了產品的技術特點:「基本上它是用水性電解液,所以這是一種不會燃燒的電池。」安全性成為該產品的一大賣點。
在生產效率方面,馬斯特蘭傑羅自豪地指出:「你現在看到的是每10秒鐘就有一顆電池從生產線上下來。」他強調這款產品不僅安全簡單,更採用了其他產業早就廣泛使用的原料,不含稀土,也沒有貴金屬,具有很高的生產彈性和成本優勢。
在功能上,Eos的電池系統設計用於解決電網儲能問題,能夠「在供電過剩的時候儲電」,並在「電力需求上來時釋出到電網」,為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和電網穩定提供關鍵支持。
將製造業務遷回美國後,Eos Energy不僅實現了技術和產品的本土化,更為當地社區帶來了大量就業機會。馬斯特蘭傑羅回顧了公司的迅速成長:「2019年的時候,我們只有兩個員工。現在這間廠房已經有500位員工在組裝電池。」這一發展軌跡展示了美國製造業復興的可能性。
在談及如何應對中國製造業的競爭時,馬斯特蘭傑羅強調創新是美國的關鍵優勢:「美國有創新的能力,我們也可以訓練出一支勞動力。」他分享了公司的招聘理念:「我們在Eos的徵才標準很簡單,就是肯做事,這點我們在蒙谷地區找到了很多這樣的人才。」這種以務實態度為本的人才策略,為公司的快速擴張提供了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
Eos Energy獲3億美元能源部貸款
Eos Energy的發展得到了美國政府的有力支持。去年12月初,公司獲得了美國能源部超過3億美元的重要貸款。公司表示,這筆資金將用於「擴充Eos的產能,預計在2027年前達到每年8GWh,以因應對長時效儲能系統日益增長的需求。」
隨著業務的擴展,Eos Energy不僅計劃擴建現有的Turtle Creek廠生產線,還在去年12月宣布正在物色新廠址,準備建立另一座電池工廠。根據公司發布的新聞稿,新廠選址將「優先考量基礎設施完善、靠近客戶需求中心、具備技術人力,以及具備與Eos理念一致的潔能創新與美國製造獎勵政策的地區」。
Eos Energy的成功案例不僅展示了美國製造業的復興潛力,也為其他考慮將海外生產線遷回美國的企業提供了寶貴參考。在全球供應鏈重組和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像Eos Energy這樣專注於綠色技術的美國本土製造商,正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潛力。
責任編輯:許詠翔
更多風傳媒獨家新聞:
‧ Meta前高層出書指控祖克柏:揹星條旗和中共勾結、為DeepSeek提供「重要助力」馬斯克政府效率部發現新「神奇」 不只老人和嬰幼兒 未來人都能領失業補助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