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FED)本周舉行利率會議(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結果如外界預料的未升息。但真正重要的是FED對未來升息的態度,外界的詮釋是:FED鴿派占上風,升息會緩慢、小幅,美股因此上漲。
目前市場預期的升息點仍在9月或年底,不過,這個時間點已經很可能要延後到明年,因為,今年全球經濟情況處於下滑趨勢,美國終究難置身事外。
由會後公布的聲明,及FED主席葉倫的記者會說法,FED對升息時間點的基調並未改變,聲明中強調委員會尋求「促進最大就業與物價穩定」;今年全球大部份國家對物價的憂心,是通縮而非通膨,美國整體通膨率也低,因此物價不是問題,所以決定因素就在就業市場,換個角度看,也可以說是整體經濟成長的高低。葉倫就說「要看就業創造的速度」。
不過,今年美國的經濟成長率卻是出現下修現象;日前世界銀行公布報告,下修全球成長率預測到2.8%,理由是美國成長趨緩;美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則由3.2%降到2.7%;稍早於世銀公布的IMF報告,也把美國今年成長率預測值調降到2.5%。
而美國第1季經濟成長率出現0.7%的衰退,讓外界大感意外;FED認為是氣候等短期因素的影響,美國經濟很快會重回成長正軌,從第2季之後數據看,FED的說法似乎並沒錯,但重點是即使貴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也難自外全球趨勢之外。今年全球的狀況,顯然不是太好。
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一度扮演全球經濟成長主要動力的新興國家(特別是中國),今年幾乎是要「集體跳水」。中國成長減緩,面對「保七」關卡,已無疑義;其它大型新興國家中,除了印度表現可能優於過去外,其它幾乎都是下滑,巴西首季衰退1.6%、俄羅斯衰退1.9%、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印尼首季成長4.7%,也是5年來最低的成長率。今年首季整體新興市場經濟成長率為4%,低於去年第4季的4.5%,甚至是金融海嘯之後2009年第4季的3.9%成長率之後最低的一季。
也因此在世銀與IMF報告中,都指出「歐美復甦,新興市場沈淪」的情況,他們更擔心美國升息後,會造成新興市場的動盪,引發金融與經濟問題。至於陷入衰退、停滯數年的歐洲,今年經濟成長可望恢復正成長力道,但問題是如果希臘危機如在今年引爆,歐元區的金融與經濟必然要被「帶衰」。
IMF與世銀近來已數次「提醒」FED,應該到明年才開始啟動升息,就是考慮到全球經濟風險高,禁不起FED升息的折騰。
葉倫對此問題的回答相當有意思,雖然表示「國際上的溢出效應,是我們長期關心的重點」,但也說「我們無法保證,在我們決定升息後,不會有劇烈波動」。這番話其實說明了FED升息時點的選擇,還是以美國就業市場、經濟情勢為考量標準,至於對其它國家的影響,顯然就是「關心但非決策重點」。
不過,真正的重點是:當全球經濟震盪下滑,新興市場成長趨緩、甚至幾個主要大經濟體衰退,歐洲又碰上希臘亂流時,雖然美國第2季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可以有2.5%左右的成長率,但全年恐難持續堅挺。在有許多國內外的風險與憂慮,通膨率又低時,FED顯然沒有急著「扣板機」的理由。當市場仍把目光放在9月會議時,升息的時點很可能已悄然往後延到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