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靖觀點:從課綱爭議看台灣殖民史觀的起源

2015-06-27 06:20

? 人氣

如是奇特的,具有台灣特色的殖民史觀,看似荒謬,卻是浸浸然成為本土主流。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Why?我們不得不問,台灣社會這一套獨特的、悖離於世界史常識認知的殖民史觀,究竟從何而來?究竟是什麼樣的獨特力量,得以引領這一套史觀,進而成為本土歷史詮釋的霸權?

「我想每一個人都會同意,所謂的成功殖民,就是人民發自內心對新政權臣服,以及新環境能夠引導社會道德明顯改善……我可以毫不遲疑地說,那些勤勉、機敏且具有影響力的福爾摩沙民眾,已經開始感覺到他們確實受益於日本的殖民。我曾與一些反叛份子交談過,我發現他們的反抗都是起於純粹的無知,另一些人則是因為熱愛冒險,不願每日腳踏實地的工作,因而『起身抵抗政府』。」

這是甘為霖《台灣筆記》中的一小段,寫於日本殖民初期。甘為霖本名William Campebell,蘇格蘭人,英國長老教會牧師,1871年奉派到台灣宣教,1917年離台,返英退休。他在台期間,曾獲日本官方授予「勳五等雙光旭章」及「勳四等瑞寶章」。

再看另外一段,記述1895年日軍登陸台灣之後,自北而南,逼近台南府城之場景:「他們一路南下,不斷遭遇民眾的抵抗,最後所有日軍會師在台南府之前……當時台南府內有三位傳教士,經由我們居中調停,日軍才得以兵不血刃,和平接收這座城市。我們很幸運能擔任這樣的角色,因此得到了雙方的感激。我們主要關切的,就是這種新的局勢會如何影響福爾摩沙的宣教事務。就這一點而言,我很高興地說,我們現在的景況比以往中國統治時代好多了,不管是人民或新統治者皆然……日本官員即使不是基督徒,也相當瞭解:與中國的異教相比,基督教更有助於推廣文明、秩序和啟蒙,而這些正是他們打算在此地推展的目標。」

巴克禮(左)與甘為霖(右)
巴克禮(左)與甘為霖(右)

這是另一位長老教會傳教士巴克禮的記述。巴克禮原名Thomas Barclay,出生於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與甘為霖是小同鄉。巴克禮牧師1875年抵達打狗(今高雄),宣教地以台南為主,是台南神學院的創辦者。於今,台南市文化中心對面有一片寬闊的綠地公園,即是以他為名。

1895年,台南府城抵抗激烈,日軍準備巨砲轟城,巴克禮和宋忠堅(Duncon Ferguson)兩位長老教會牧師主動求見乃木希典大將,接引日軍入城。日本明治天皇為此授予五等旭日勳章。

本土論述中的文化霸權

長老教會的事業在台灣順利開展,根據巴克禮1900年發表於紐約《基督宣教會》(Ecumenical Missionary Conference)的文字,日本剛接管台灣時,「領受聖餐」的信徒,全島大約三千到四千人。到了2015年6月21日,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在台灣各地同步舉辦「慶祝宣教150週年」大會,光是在高雄巨蛋舉行的場子,就有一萬五千名信徒參加。民進黨的高層領導,從黨主席蔡英文、高雄市長陳菊、屏東縣長潘孟安、以及南部現任諸多立法委員、前行政院長張俊雄……等人全程恭敬參與。

蔡英文更在致詞時,大力肯定長老教會自1970年代以來即積極推動的「台灣住民自決」。她更高度推崇巴克禮對台灣的貢獻,強調:「我們要把巴克禮牧師與上帝立的約,當作自己的約!」最後,對著巨蛋中仰首企盼福音的長老教會信眾,她激亢地宣誓,要以巴克禮為最高典範,她說:「在這裡,在各位的面前,我也要與台灣人民立約……我必將奉獻所有,讓台灣人充滿榮耀!」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和高雄市長陳菊都參加長老教會宣教150年大會。(取自臉書)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和高雄市長陳菊都參加長老教會宣教150年大會。(取自臉書)

這樣的場合,這樣的情境,這樣的崇隆誓言,足以見證長老教會在台灣政治、經濟、社會各個面向的巨大影響力,當然也足以見證其在本土論述中的文化霸權。

長老教會入台傳教已達150週年,在台灣社會紮根一個半世紀,信徒廣眾,自有其成為文化霸權的基礎。只不過,長老教會的史觀、認同,從甘為霖和巴克禮的記述中可以看出,皆是以有利於宣教佈道做為出發點,而這卻又在戰後延續成為台灣本土「殖民有功論」者的認知基礎。台灣悖離世局常理而獨樹一格的殖民詮釋,其根源在此。洋教士傳給我們的歷史,於今就是獨派指定的教科書。

*作者為INTERCOLL(International Collective Intellectual)亞洲地區召集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