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德國非核經驗:擁有超過兩萬個微型新能源電廠

2018-10-26 19:10

? 人氣

瑞恩說德國廢核的過程,也曾經鬧得紛紛擾擾。(郭晉瑋攝)

瑞恩說德國廢核的過程,也曾經鬧得紛紛擾擾。(郭晉瑋攝)

中選會剛宣布「以核養綠」公投案補件成立,將於年底大選合併投票,結果將影響台灣能源轉型的步調與氛圍。加上今年夏天,社會爭吵深澳電廠蓋不蓋、天然氣接收站過不過,整座島嶼已被能源轉型搞得暈頭轉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福島核災讓德國人態度大轉變

一萬公里外的德國經常是台灣的借鏡,《新新聞》特別專訪已經來台三次的德國國際前瞻永續研究院(IASS)科學主任瑞恩(Ortwin Renn),談能源轉型中的社會對話。

德國的廢核時程與台灣相似。二○○○年初期,德國由綠黨與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s)組成紅綠聯盟執政,首次提出非核家園的目標,遭致保守黨與核工業集團的批評與反對,擔憂電價上漲、供電不穩。立場趨向保守的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在○五年上台後,廢核時程一度停滯,至一一年福島核災發生後才一八○度大轉變。

當年雖然是由保守黨基民盟/基社盟(CDU/CSU)主導的聯合政府執政,但時任總理梅克爾火速成立由專家學者組成的「安全能源供給倫理委員會」(Ethics Commission on a Safe Energy Supply),就決定在二二年底之前全面廢核,且幾乎獲得所有政黨與企業支持,反對者已沒有翻盤的餘地。

瑞恩形容,台灣在能源轉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德國在二○○○年至一一年的困境較為相似,執政黨有心推動,卻遇到在野黨與反對勢力的反撲。他回憶到,當時擔任倫理委員會的成員,是從說服產業界著手,只要證實再生能源有發展潛力,且拓展出新市場,「即使有人提倡恢復核電,也不會有太多人支持。」

讓民眾參與發電賺錢

德國的能源轉型包含幾個方向,除了在二二年底之前逐步淘汰發電占比二五%的核電廠,再生能源比例自二○年起每十年增加一五%,最後在五○年至少達到八○%,化石燃料占比也必須降至二○%以下。目前再生能源已經能發出將近三○%的電力,燃氣、核能分別約為一五%,燃煤還是最大宗,約占四○%。

台灣在能源轉型的過程遇上擁核團體要求延後核電廠除役的時程,瑞恩提到,德國在一一年終結擁核與反核陣營的對立之後,遇上的是國內煤礦產業的反撲,他們試圖延後德國淘汰燃煤的時程。

仿造一一年全面廢核時由許多利害關係人、政府機關、企業部門與專家學者等所成立的倫理委員會,德國在一八年也成立一個「增長、結構性改革和就業委員會」(Commission on Growth, Structural Change and Employment),俗稱「煤炭委員會」,確切的減煤時程仍待協商,但瑞恩表示,一定會符合五○年再生能源占比至少八○%的目標。

瑞恩提到,德國在全面廢核時所成立的倫理委員會公布結論後,雖有部分民眾對於執行策略和配套措施有不同意見,但仍得到七成民意支持。他過去受訪時就提到,委員會可以形塑社會對能源轉型的整體態度,獲得廣泛的共識,進而設置一個獨立的稽核委員會,以及兼容性的治理架構。台灣的中研院或許可以肩負此重責大任。

台灣在一六年,喊出於二五年要達到再生能源發電占比二○%的目標,短短不到十年,要在基礎建設與市場潛力上突飛猛進,被認為是天方夜譚,民眾也多有遲疑。德國除了有積極公民參與凝聚共識之外,民眾又是如何相信國家能源轉型的理想能夠成真?

瑞恩表示,德國的再生能源以陸域風機為大宗,加上太陽能發電,全國已經有超過兩萬個電力合作社,也有多間風力與太陽能公民電廠,民眾選擇加入後,不僅增加能源轉型的認同感,也能對再生能源抱有正面形象。「對民眾來說,每當扇葉被吹動了一圈,就表示戶頭又有一筆收入進帳。」

開放民眾參與,奠定公共討論基礎

不過,風機吹來的不只是綠金,噪音問題、視覺干擾以及生態疑慮都是風力發電遇到的問題,尤其距離民宅較近者就容易爭議。瑞恩提到,一座風場可能會花上好幾年的時間邀請社區民眾與建造商進行影響評估,修訂計畫,甚至最後研擬提出補償,雖然不是每個計畫都有好結果,但開放民眾參與,奠定了公共討論的基礎。

台灣的能源轉型在深澳環評通過又撤銷、三接環評強硬過關的過程中蒙受傷害,不僅犧牲生態,也連帶犧牲二○二五非核減煤、能源轉型政策的社會信任。而年底「以核養綠」公投的擁核民意來勢洶洶,台灣如何在轉型過渡期獲得民眾支持,邁向永續,德國的故事不是神話,但足以啟示台灣。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佳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