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繼「柯文哲現象」之後,「韓國瑜現象」再度變成媒體的焦點。各種選舉專家紛紛在討論各種網路平台的性質差異和對選票的實質影響力,並且開始討論「網路傳媒的空氣選舉」是否將造成永久的典範轉移。一時風起雲湧,似乎,選舉人如果不跟網紅合作拍影片,不製造直播影片,就無法當選一般。在網路上沒有聲量的候選人,則被戲稱為不付出努力的「佛系候選人」,水到渠成,花開(睜眼)見當選。
兩位爆炸性異軍突起的新型態政治人物,使得陸地戰的派系政治學,養樁拔樁,大有褪色的光景。文字世代的有識者,更加焦慮於「無腦洗腦歌」或「惡整脫口秀」的傳媒活動將會劣幣驅逐良幣,使得政治人物不再重視選舉承諾和政策的實踐,只要匿名在虛擬世界中來驅動情緒、轉貼分享,就能拿到現實世界中的政治資源劃分的實質權力。
焦慮的世代,仇恨的政治運動,是否會成為台灣民主的未來方向呢?筆者無從得知。逝者如駒,往不可追。幸而,對於目前尚在成形中的「韓國瑜現象」則尚有置喙建言的空間。
韓國瑜先生在立委從政後,沒入山林十五年的豐富人生歷練,造就了他能夠一呼百應的人力資本:奇魅領導能力(Charisma)。這一個特點與柯文哲市長相似,都是與生俱來的人格特質,可以讓人在「吸引力聚焦」(時勢相擁)時,穩坐浪頭不墜;而不具備此種特質的政治人物,很遺憾就只能拿「全勤獎」,勤能補拙,只能號稱做正確的事情,像不像也有三分樣。中高階層的領導人物的寶座,都可以用這種學習從政的過程培養出來。
那麼需要時間跟反覆驗證的「忠誠度」,韓國瑜先生是否已經具備了呢?若不具備,則台灣的網路人氣的政治明星又會再次殞落。台灣政壇的走勢,台灣的前途,或將繼續迷走。韓國瑜先生提出了「北漂遊子歸鄉」的「經濟建設」政策,北農經驗的買菜郎形象,成功地讓支持者對他的未來執政充滿信心。
然而,實質上的韓國瑜先生的經濟政策內容依舊不可明確得知?也因此,民進黨得以「投韓國瑜就是投給國民黨」的策略,來阻止泛綠及中間選民的分裂投票行動。
筆者站在期許自己曾經執教過的高雄地區更加進步,(筆者於國立交通大學執教前,學成歸國初期曾任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助理教授)
與台灣政局明朗穩定的立場上,對於未來新任高雄市長做出幾點呼籲,來鞏固實質的政策內容,使得「網路空戰」能夠有明確的標的,而不會落為燒夷彈的寸草不生「毀滅性武器」。
第一,明確表明「小內閣(經營團隊)名單」,讓選民能夠更深入檢視大高雄地方首長的執政能力。若市長候選人能夠提出跨越黨派的具有執行力的小內閣名單,引進外部監督,自然就能消滅藍綠「選黨不選人」,頭過身就過的謠言,說服選民以理念價值進行「選人不選黨」的分裂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