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的神龍教被人比喻成國民黨」金庸小說當年被列禁書,有這些荒謬理由...

2018-10-31 10:36

? 人氣

金庸小說風靡華人世界,但在戒嚴年代,卻是禁書榜上的黑名單。圖為武俠小說家金庸。(資料照,取自香港中文大學官網)

金庸小說風靡華人世界,但在戒嚴年代,卻是禁書榜上的黑名單。圖為武俠小說家金庸。(資料照,取自香港中文大學官網)

金庸小說風靡華人世界,但在戒嚴年代,卻是禁書榜上的黑名單,從小就是金庸迷、後來更以喬峰入戲的劇場導演梁志民回憶:「那時《鹿鼎記》改叫小白龍,《射鵰英雄傳》叫大漠英雄傳。」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果陀劇場藝術總監梁志民從小學開始看武俠小說,從平江不肖生、古龍到金庸,他一概不放過,對於金庸,他最為推崇。也是那樣的熱愛,促使梁志民在1996年推出武俠舞台劇《天龍八部之喬峰》,由現今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執筆編劇,已故歌手張雨生飾演劇中的無名高僧。

梁志民回憶:「從識字起,我就開始讀金庸小說,在他的書仍為威權時代的禁書時期,我的書包、家裡書桌的抽屜、床下的餅乾盒裡,從來都不缺一本又一本的盜版金庸小說。」

20181030_武俠小說家金庸。(資料照,取自視覺中國)
武俠小說家金庸。(資料照,取自視覺中國)

他說,當時《鹿鼎記》叫「小白龍」,《射鵰英雄傳》叫「大漠英雄傳」,因為是禁書,又改了書名,一開始讀並不知道作者,但一回回讀下去後心中開始有了懷疑,那根本就是金庸。

戒嚴時代,言論與出版都受到箝制,只要稍有批評直言或被懷疑影射暗喻,就難逃被查禁的命運。

「太多荒謬的聯想成為小說被禁的理由」

金庸的《天龍八部》被列為禁書,據說原因是一句對白,「王語嫣見兩個人在打架,就隨口說:這是江南蔣家的名招過往雲煙啊!」被政府認為是「指桑罵槐」。

另一本《射鵰英雄傳》,據稱也因為毛澤東曾寫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鵰」,被認為有為「共匪」宣傳之嫌,最終改名為「大漠英雄傳」才能出版。

關於那些被禁的理由,梁志民笑說,都是有太多荒謬的聯想導致。他記得,「什麼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都被引喻為兩岸政治人物;鹿鼎記的神龍教、笑傲江湖的日月神教也都被人比喻成權力腐化的國民黨。」

20181030_金庸經典小說《大漠英雄傳》和《神鵰俠侶》。(資料照,閻紀宇攝)
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據稱也因為毛澤東曾寫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鵰」,被認為有為「共匪」宣傳之嫌,最終改名為「大漠英雄傳」(左)才能出版。(資料照,閻紀宇攝)

梁志民說,金庸筆下創造的人物,是陪伴少年時代最重要的朋友,也是金庸教了後來走上劇場的他說故事、創造角色,教會了他剪裁事件、組合情節,架構戲劇,「在沒有電視的時代裡,金庸書中的詩詞曲賦給我無限情感想像。」

他認為,金庸的辭世,是一種獨特而偉大文體的句點,一個偉大時代的結束。

管仁健:解嚴後看劇才發覺當年讀的是金庸

對戒嚴時期的台灣社會十分熟稔的文史工作者管仁健也回憶,小時候看過從中國空飄來的傳單,上頭刊載的就是金庸在香港報紙上所寫、批評蔣介石違憲連任,又批判雷震被關起來的內容,「難怪他的書在那時會被禁」。

他笑說,後來到了國中時期,會去租書店租武俠小說,「那時是32開本大小,一章節一小本,有時,上頭作者名字寫的是司馬翎,有時候是古龍,糊裡糊塗看了一堆,只覺得怎麼有時文筆很好,有時不知所云。直到解嚴、翻拍金庸小說的港劇與港片陸續進來後,我看那情節故事才發覺,原來當年看的小說就是金庸的作品啊。」

周星馳(中)版本的電影《鹿鼎記》。(劇照)
文史工作者管仁健說,直到解嚴、翻拍金庸小說的港劇與港片陸續進來後,他看那情節故事才發覺,原來當年看的小說就是金庸的作品。(資料照,電影《鹿鼎記》劇照)

金庸小檔案

本名:查良鏞

生日:1924/3/10

出生地:浙江省海寧縣

榮銜: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榮譽院士、政治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北京大學等名譽教授

重要著作:射鵰英雄傳(1957)、神鵰俠侶(1959)、倚天屠龍記(1961)、天龍八部(1963)、笑傲江湖(1967)、鹿鼎記(1969)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