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可以很簡單。走起路來一跛一跛,身穿橘紅色束腰短袍,袍上印製「哈囉,我是醫藥巴巴」(Hello, I am Medicine Baba.)字樣,他的名字叫翁卡納斯(Omkarnath),走遍印度首都新德里(New Delhi)的大街小巷,收集各式各樣藥物,救濟有需要貧民,已歷經8個年頭。
印度語中,Baba是對有智慧的人使用的敬語,常用於男子,如父親、祖父或年長老人。現年79歲的翁卡納斯是一位退休的血庫技術員,很愛說話。據《美聯社》報導,翁卡納斯多年前在新德里看到有建築工人受重傷,跟著他們到國營醫院,卻發現醫院並沒有好好治療他們,還叫他們去別處找所需藥物。
有錢人家多餘 貧苦人家急需
翁卡納斯從此展開尋藥之旅,他說:「在德里,有錢人家都有用不完的藥,但是他們都把藥丟掉。」過去8年,他從富有人家收集未用過的處方藥,分送給無法負擔藥費的病患,不收一毛錢,每月分送藥品價值超過9000美元(新台幣27萬元)。雖然他不是專業藥劑師,但是提供任何藥物前,一定要看到對方的處方箋。
雖然因為一場意外,導致翁卡斯納雙腳脫臼,但他仍經常徒步超過7公里,一跛一跛、挨家挨戶尋求用不完的藥品,一個半小時內便收集一大袋處方藥。他已建立一倉庫的藥品和醫療設備,價值數萬美元,並且在城市周圍的私人診所設置超過12個收集箱。
一跛一跛、挨家挨戶
翁卡納斯在新德里西南方租了一間小儲藏室以存放藥品,儲藏室裡有一般感冒藥、胰島素和癌症用藥,另有病床、氧氣瓶、噴霧器、輪椅、助步器和供氧器等醫療設備。
許多非政府組織致力於發送藥物給有需要的人,翁卡納斯也會加入他們。世界上也有許多國家有藥物回收計劃,如美國。但是藥品大多來自藥物機構而非個人捐贈,顯見翁卡納斯的獨力回收成果獨特且罕見。
幫忙分送翁卡納斯收集藥物的醫生朗瓦妮(Lalima Rangwani)表示:「我一開始不太相信翁卡納斯收集的藥物,直到他把藥物批號拿來給我檢查,我才相信是貨真價實的藥品。」
取得不易、價格昂貴、分配不均
印度人口多達12億,但40%的民眾無法取得現代藥品,原因不是藥價太貴,就是國營醫院的藥量不足。同時,印度一年生產250億元藥品,卻出口近112億元(約佔45%)至海外。
印度醫療照護僅佔GDP的1%,是世界上最低國家之一。印度公共衛生基金會(Public Health Foundation)健康經濟學家沙法拉吉(Sakthivel Selvaraj)說:「印度大部份地區的公共衛生預算都不夠,導致藥物短缺。即使私人醫院有較充足的補給藥品,但是索費甚高,數百萬印度貧民無法負擔。」
52歲的受惠者、鞋匠杜利昌德(Dhulichand)罹患肺氣腫7年,需仰賴氧氣瓶供應穩定氣流,氧氣瓶通常靠在牆邊,連接一根透明管子至鼻腔。杜利昌德每個月需要20瓶氧氣,花費近100美元(新台幣3100元),他根本負擔不起。
從一滴水變成一杯水
杜利昌德說:「我走動、淋浴時都必須帶著氧氣瓶,國營醫院不接受我,因為需要太多照顧,他們遂打發我回家」翁卡納斯便利用金錢捐贈來負擔胡利昌德的藥物和基本生活費用,一個月約500美元(新台幣1.5萬元)。
有朝一日,翁卡斯納希望能建立全國藥品銀行。翁卡斯納露出僅存的左排牙齒說:「我的成果只是滄海一粟、大海中的一滴水,希望在我死之前可以有更大進展,貢獻出一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