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獨之爭,使用的是同一張地圖。換一張地圖,
我們會看到自己的關鍵位置,以及在這個位置上需要的等待。
◎換一張地圖看自己的位置
對我們靈魂的第二個考驗,是我們要如何看待自己的位置。
過去,以及持續到今天的統獨之爭,看來兩者各據一端,但事實上兩者是互為表裡。統派和獨派,講的都是同一件事:他們對世界的認知,集中於中國大陸和台灣;他們的地圖,鎖定在兩岸。
因為認知和地圖以兩岸為大,所以統派的人不理解也敵視獨派的人,覺得他們是硬要把原來一體的東西切分出去。
因為認知和地圖以兩岸為大,所以獨派的人不理解也敵視統派的人,覺得他們是把原來就分開的東西捏合在一起。
因為地圖上只有這麼兩端,所以統獨都只會看到兩端之間的黑水溝,而看不到地圖之外的太平洋。不過統是由黑水溝的西端往東看,而獨是由黑水溝的東端往西看。往東看的人根本看不到太平洋,往西看的人也是背對太平洋。
統獨講的是同類的語言,只是使用的詞彙不同。統獨也在使用同樣的地圖,只是看的方向不同。
因此,陳水扁喊「海洋立國」;馬英九喊「海洋興國」,但實際上誰都沒有真正注意到台灣的四周是海洋。
如果我們換個地圖看,換個台灣在世界地圖上看,情況可能會大不相同。
黑水溝,只是我們西邊的一道海峽,海峽的另一邊,有個大陸。我們的東邊、北邊和南邊,有廣闊的太平洋,以及其他遠近不同的鄰居。
從政治地緣來看,我們是面對中國,北自日本南到菲律賓的東亞島鏈的中心點;從文化地緣來看,我們是整個南島語系的頂端;從海洋地緣來看,我們是黑潮流域的中心點。
◎我們要練習動態的平衡
即使不談統獨,也有很多人在擔心台灣的邊緣化。其實,台灣只有在把自己放進僅有和對岸在一起的地圖裡,才會邊緣化;把地圖放大來看,台灣永遠都在太平洋亞洲的一個關鍵樞紐上。
這兩年,因為美國重返亞洲的政策,尤其進入今年,看著安倍去美國表態,看著越南、緬甸也紛紛與美國走近,很多人感受到因為中國的強勢崛起,台灣在新的國際形勢之下,有新的槓桿可用。
這兩年的新形勢固然有變,但我覺得台灣其實從來都不必小看自己。我們一直都在一個關鍵位置上。
台灣應該善知自己的位置與價值。擔心與對岸實力懸殊而覺得不如及早投降固然不足取,只想讓自己成為美國的保護國,也是自毀身價。
不論中國大陸是否要向外擴張,也不論以美國與日本為首的太平洋其他國家是否要圍堵,台灣從來都處在一個關鍵樞紐上,應該善用自己關鍵樞紐的機會。李光耀已經告訴我們,蕞爾之地的新加坡,是怎麼善用自己「位置」的價值而生存、發展的。何況是資源比新加坡還多,位置也更緊要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