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橘子創意百科》選摘(1):流氓經濟學家又來了!教你當恐怖分子、搶銀行

2015-10-31 04:20

? 人氣

舉例來說,在第一章〈我們只是想幫忙〉,就從作者們在部落格上問的瘋狂問題:「如果你是恐怖分子,會對美國採取什麼攻擊行動?」開始。這對道德魔人來說,當然是大不敬的做法,到底是什麼樣的賣國賊,會去想「要如何攻擊自己的國家」這種大逆不道的問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然而,如果我們想要有效地防止恐怖分子的攻擊,難道不是應該從「他們」的角度下手,想像「他們」的目標是什麼嗎?他們可以選擇的各種攻擊策略的機會成本為何(成本效益分析)?美國政府受到不同攻擊時,反應又會是什麼(賽局理論)?這個反應是我想要的嗎?只有穿上恐怖分子的鞋,才能找出最有效率的反恐策略。有趣的是,在與鄉民們互動後(當然也少不了正義魔人的謾罵,但有當年墮胎降低犯罪率事件的經驗之後,李維特已經是百毒不侵了),他反而得出「與恐怖攻擊和平共處」才是最好策略的結論。

原因如下:從人命傷亡的角度來看,恐怖攻擊的傷害遠小於酗酒或車禍,但大部分的人對發生機率很低,可是一旦發生就死傷慘重的事件,會給予過高的評估(行為經濟學),而這種傾向又可能會使政府採取過多的措施。舉例來說,機場現在多了脫鞋安檢,若以一個人需要多花一分鐘穿脫鞋以通過安檢計算,美國一年總共花費一千年的時間在穿脫鞋子上,大概等於十四個人的一生。九一一事件後的許多反恐法案與監視器的裝設,也有侵犯人民自由與隱私權的疑慮。通過了這麼多即便在立法原因失去作用多年後還會繼續存在的法案,也會導致資源錯置,傷害經濟成長。對大學主修經濟的賓拉登(Osama bin Laden)來說,這真是瓦解美國帝國主義最有效的方法!與美國人相較,可能也是因為他們對炸彈攻擊已經很有經驗的緣故,所以以色列人就理性許多。舉例來說,以色列人搭公車不大在乎炸彈攻擊,因為機率很低,最好的證據就是公車司機並沒有風險貼水(risk premium)!

第二章〈恐怖「韋恩」與「巧手」先生〉,討論的則是名字與職業的關係。如果讀者還記得,在《蘋果橘子經濟學》第六章中,就曾討論過「名字經濟學」了。作者們認為,早在初次見面交換名片時, 人們彼此就已經透過名字「傳送訊號」(signaling)。故事是這樣的:當高社經地位人家,將女兒取名為愛蜜莉(Emily)之後,這個名字便會沿著社會階層的階梯往下擴散,等到低社經地位家庭的小孩都叫愛蜜莉時,高社經地位的父母便開始將命名改為麥迪遜(Madison)。接著,麥迪遜再度往下擴散,取代愛蜜莉,直到又被取代為止。因此,菜市場名的人平均教育水準較低,並不是因為名字不好,而是因為她與父母的社經地位是負相關的緣故。台大經濟系駱明慶教授分析台灣大學聯招的榜單結果就發現,名字與他人重複情況愈嚴重者,考上公立大學的機率就愈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