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光棍節」狂潮再現,1天創造了約台幣4600億元的營業額,淘寶的台灣專區拿下海外成交金額第4名的成績。在這個全球最大的購物節中,台灣廠商只能撿旁邊掉下的芝麻,這種結果,讓人遺憾又感失落。誰叫台灣的金融科技這麼不爭氣呢?
全球最大電子商務商、中國的阿里巴巴是在2009年開始推出「光棍節」這個購物節,從第1年5000萬人民幣的業績,接著每年以數倍高速成長,去年達571億人民幣,今年單日破900億人民幣─以網購金額論,光棍節已成為超越歐美耶誕節的購物節了。
原本台灣在科技產業上領先中國多多,而且,不僅在硬體上領先而已,台灣發展電子商務也早於中國,在技術與商業上皆具優勢。但現在則情況完全反轉,台灣的電商不僅在量上難以與中國相比,連技術與商業手法上,亦早已被遠遠的拋在後面。
看看光棍節就知道。光棍節原本只是一個校園中的活動節日,但阿里巴巴技巧的以一句「單身的人都來購物狂歡犒賞自己吧!」的口號,就如東西方商人操作情人節一樣,把光棍節操作成一個全民瘋狂的購物節。
而其能成功,當然不僅於一個口號,而是有許多精心、有步驟的操作手法─從協調廠商折扣、透過各種節目的行銷推廣、再到光棍節當天請來自全球各地的藝人勁歌熱舞和遊戲競賽節目,讓名人的表演與加持炒熱購物節─甚至連阿里巴巴與對手之間的口水大戰,也在有意無意間炒熱光棍節。一年又一年、一波又一波,終而把光棍節拱上全球第一大的購物節。
但在玩得淋漓盡致的行銷手法背後,其實必須有堅實的實力支撐;面對瞬間湧進的大量訂單,系統必須能支撐;還有後續龐大而複雜、牽涉到海內外的金流與物流,也必須規劃因應─顯然阿里巴巴也是過關了。
台灣在電子商務上曾領先中國,但從光棍節來看,台灣電商算是完全無足輕重了;早期既無法進入中國搶到市場,後來則反是淘寶網前來台灣爭食台灣電商市場,而且,由其在台灣擁有的會員數與創造每年超過500億的營收來看,對台灣本土電商產生不小的壓力。現在,中國的光棍節上場,台灣的電商更是只能「搭便車」,一起推出優惠折扣,希望從中分食商機。
而由此亦可看出,在電商發展的基礎─網路與科技金融方面,中國已遠遠超越台灣。中國線上支付、行動付款已可普遍用在支付水電與電信費、購物、保險、理財上時,台灣的線上與行動付款還是「卡卡」─限制既多又不普遍。待年底支付寶、微信錢包都登台推出台灣跨境O2O服務後,未來陸客遊台就用手機購物即可,換匯換鈔全免。
面對落後不知幾個世代的金融科技,台灣政府似乎終於大夢初醒,金管會終於在9月成立「金融科技辦公室」,希望能追趕與提升國內的金融科技。坦白說,中國的電商與金融科技能由落後到領先,未必是發明或使用了什麼多尖端的技術,而是在法規上的彈性與寬鬆,給予業者發展空間。台灣電商與金融科技由領先到落後,主要是政府觀念落後、政策保守、防弊優先,如果政府與民間都無法跳脫傳統銀行的思維,台灣金融科技大概只能永遠當追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