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瑪德國總理穆勒一九三O年警告:「沒有民主人士的民主體制,對內對外都是危險的。」歐洲民主體制在一次大戰後突然興起,不過十年左右就走向衰落,正是「沒有民主人士的民主體制」的結果,和國民黨被「抬上」民主之山幾乎如出一轍。沒有民主人士,政權就不知珍惜選票,心目中就沒有人民。到最後,沒有民主人士的民主體制輕易就被希特勒、墨索里尼、佛朗哥等人顛覆了。這是台灣的「前車之鑒」。
歐洲新興民主國家不知珍惜民主寶貴而被顛覆,當時老牌民主國家如英法則為對付同樣新興的共產主義而情願犧牲新興民主國家,認為獨裁者如希特勒、墨索里尼更能保護西方資本主義。和希特勒簽下慕尼黑協定的英國首相張伯倫恐嚇國人:「若要避免戰爭,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滿足希特勒要求。」簽完協定後,他又興高采烈(與馬習會後的馬英九非常相似)對國人說:「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二次把光榮和平由德國帶回。我相信,從今以後我們整整一代的和平都有了保障。」法國總理達拉第也對國人說:「捷克斯洛伐克應該對威脅讓歩,犧牲捷克是為了和平。」
就這樣,在民主自決與國際和平這兩大《凡爾賽和約》原則中,西方列強犧牲了別人的民主,去交換自己的和平。而當時不只英法如此,美國及蔣介石統治下的中國也掀起「法西斯崇拜風」,使法西斯熱潮席捲全世界。為了和平,犧牲小國的民主是理所當然的。馬英九及過去歐巴馬政府不是都這樣對待台灣嗎?
「慕尼黑精神」不容重演,台灣不容再被犧牲。而台灣要自救,民主要鞏固,必須培養及選出重視民主、以人民為本的政黨,尤其是推動近年公民運動的民主人士,淘汰「沒有民主人士的民主體制」。台灣選民結構已經改變,2016年大選將會是進入第二梯次政黨輪替及結束國民黨「一黨獨大」的決定性一役。
*作者為時事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