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2016年甫開市就驚心動魄,熔斷機制登場首日就初試啼聲,1/7再觸發熔斷休市,為穩定市場情緒,證監會當日發布減持新規,熔斷機制亦告暫停。由於中國股市參與者以散戶為大宗,羊群效應明顯,加上磁吸效應讓盤勢在接近觸發停盤前夕加速崩跌,中國熔斷閾值的設計備受質疑。然中國當局推動改革不遺餘力,今年包括取消新股申購預繳等多項完善新股發行的政策生效,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亦在緊鑼密鼓籌備,儘管在改革推動過程當中,政策施行或有所反覆,長線而言,註冊制將有利中國股市良善發展。展望今年中國股市表現,官方維穩股市態度依舊,深港通、MSCI納A股等題材或利好資金回流,不過,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仍大,政策的不確定性或不時衝擊市場風險偏好,估上綜年內走勢將更趨跌宕起伏、一路居險中行。
中國股市新年開門黑,「熔斷機制」登場首日即初試啼聲
2016年首個交易日,受累於人民幣匯率重貶、引發資金外逃擔憂,加上潛在規模估算達1.1兆人民幣的限售股即將解禁,以及監管階層對保險資金入市的關注言論可能導致保險資金自股市回撤的風險,多重利空交疊,市場信心極其疲弱,中國上綜指數開盤即一路重挫(圖1),投資者集中減倉,進而觸發恐慌性拋盤,作為「熔斷機制」指標的滬深300指數當日午後跌幅走擴至5%後觸發15分鐘交易時間暫停的熔斷機制,但恢復交易之後,又繼續擴大跌幅至7%,宣告股市提早收場,熔斷機制登場首日就初試啼聲,各界一片譁然,在1/7開盤半小時又接連觸發5%、7%兩道熔斷閾值、提前結束交易後,市場流傳的一段順口溜更是道盡提早收市的心酸,「證券工作真是好,其他行業比不了;牛市時候掙錢多,熊市時候下班早」。
「熔斷機制」生效4日退場,政策立意佳但欠缺審慎評量
中國2015年中的股災至今仍讓人餘悸猶存,為了要避免重蹈去年股市大幅波動的覆轍,中國證監會向西方取經,決定於今年開始引入股市的保險絲、熔斷機制,希望能在股市發生劇烈動盪時,提供投資者冷靜思考的緩衝時間。然而,如前所述,今年才開盤4天,就有2天暴跌、被迫提前收市,各界對熔斷機制的質疑聲浪洶湧,迫使中國證監會召開緊急會議,並於當日晚間宣布,自1/8起暫停實施熔斷機制,強調熔斷機制並非市場大跌的主因,但從近兩次實際情況來看,並未達到預期效果,權衡利弊,目前負面影響大於正面效應,因而,為維護市場穩定,決定暫停熔斷機制。
回顧熔斷機制最早起源於美國,自1988年實行至今,美國熔斷機制在1989/10首度觸發後,雖然多次觸發熔斷機制,但實際上發生熔斷休市只有1次,且是在施行已經過9年後、即1997/10/27方首見,而歷經數次調整,目前美國的熔斷機制是以S&P 500指數作為基準指標(表1),其觸發熔斷機制的標準分別設在7%、13%、20%,當S&P 500指數下跌20%時,才會觸發提前休市的機制,有別於中國的熔斷機制是以5%、7%做為門檻,且漲、跌幅7%就觸發休市,美國觸發熔斷機制的標準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