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會不會「硬著陸」?國家發改委:雖有挑戰,中國將繼續為全球帶來貢獻

2016-03-07 10:45

? 人氣

他表示中國宏觀調控部門確實在採取措施化解過剩產能,從2013年5月起就不再批准過剩產能的新項目,而整理過程也較為順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從以往的經驗看,鋼鐵、煤炭這些領域的化解過剩產能,各地政府並沒有找中央政府,他們想了很多辦法,能夠妥善解決職工的安置問題,」徐紹史說。

唐山的國有鋼鐵企業工人
鋼鐵和煤礦工業是中國經濟結構性調整的重點產業

他表示,五年之內,中國鋼鐵產能將計劃去掉1億至1.5億噸,煤炭產能則要在三至五年內退出5億噸,且減量重組5億噸。

徐紹史同時指出,中央政府撥出了大筆資金作為補助,幫助國企安置職工,不過未透露具體數字。

「有中央政府的指導,有各地政府的精心安排,化解過剩產能絕對不會出現第二次下崗潮,」他說。

另一方面,他還承認國企改革涉及企業利益,格局調整和體制創新有難度,但表示國企抵制結構性改革的情況並不存在。

據新華社公布數據,目前中國有約15萬家國有企業,運營資產超過100萬億元人民幣(15萬億美元),員工超過3000萬。

挑戰「不容低估」

徐紹史承認,中國經濟在2016年將面臨「不容低估」的挑戰。

「世界經濟緩慢復蘇,低速增長,估計這一段時間都是這樣一個局面,」他在回答路透社關於2016年經濟形勢的提問時說道,「而且金融市場動蕩,大宗商品價格下挫,地緣政治的風險也不容忽視。」

他表示,中國經濟在未來一年的下行壓力較大,經濟增速、工業品價格、實體企業盈利和財政收入等都在下降,且金融市場的風險也在積累。

「所以綜合來看,我們國家發展面臨的形勢,2016年可能更加錯綜複雜,所以風險絕對不容低估,」徐紹史說。

不過另一方面,他表示中國對全球經濟的貢獻仍然非常明顯,且仍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不是阻力。

「中國經濟的增長對全球經濟的復蘇也會發生外溢效應,」他說,「但是我覺得,不存在『中國經濟拖累全球經濟』這樣一種現象。」

他指出世界第二大經濟在去年的增速仍位居世界前列,「在世界經濟整體低迷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績十分不易」。

外界有分析認為中國經濟的實際情況比官方公布的數據要更差,但徐紹史還表示,中國經濟形勢需要用新的角度看待和分析。

「我覺得看中國的經濟,不能再用傳統的、以往的視角看,」他說,「首先應該用經濟進入新常態這個視角來看待中國的經濟。」

「新常態對中國經濟最核心的是三個概括,就是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應該從這三個角度來看待中國的經濟。」

(編寫:列爾 責編:葉靖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