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會的廠商呂銀坤表示,現在高雄岡山即便偏遠的工業區,每坪地價都有10幾萬元,假設一家工廠需要2000坪土地,建廠所需的廠房與機器設備成本,林林總總加起來3億元跑不掉,「我們如果有這3億的資金,就不用在農地上面打拼,可以收一收去安享晚年了!」
事實上,儘管各縣市政府積極開發產業專區,但因為農地工廠的生產成本較低,面對「109大限」,廠商寧可等待「就地合法」,也不願遷入合法工業區。有些廠商即便進駐產專區,既有的農地工廠也沒有主動處理掉。嘉義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張志銘表示,高雄市政府過去向內政部報告時,強調會讓違規工廠進駐和發工業區,「和發工業區提到那50家廠商,有幾家會把它農地上的違規工廠處理掉的?沒有!」
眼看「109大限」將屆,廠商們不斷向立委陳情,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也做成附帶決議,要求經濟部檢討《工廠管理輔導法》的落日條款。
立委提案「109大限」延長10年
民進黨立委林岱樺去年在立法院表示,「很多事情,無法打掉重練,必須在現實與理想之間選擇妥協,小到個人、大到國家,沒有人願意接受缺陷,未登工廠的合法化,也是在夾縫中找尋解決方法。」
林岱樺表示,她在「九合一」選前,帶著16個合法成立的「田園工廠協會」拜會政務委員張景森,希望政府能務實解決農地工廠問題,她對於行政院原本一直心存期待,也認為民進黨政府是史上最願意面對問題的政府,但針對農地工廠議題,她已從充滿希望,漸漸轉為失望。「我知道許多環團在罵我,但我也看到成千上萬農地工廠,進不得、退不得的困境,除了訴諸道德,難道不能有其他解決方法嗎?」
據了解,由於目前全台有7400多家補辦臨時登記的工廠,必須在2020年6月完成合法化,其中,有部分廠商因為位在「特定農業區」(特農),必須在期限內透過區域計畫或都市計畫變更,變更為丁種建地,才能取得使用執照,但「特農」的變更,又剛好碰上《國土計畫法》縣市國土計畫的「109大限」,農委會基於糧食安全,對特農變更為一般農地嚴格把關,導致農地工廠業者進退維谷。
「上述廠商在補辦臨登後,有些已投資消防設備等設施,希望能夠爭取合法化,但由於上述2個法令,都訂在2020年,業者很擔心,2020年6月失去《工廠管理輔導法》的保護傘,農地工廠恐面臨強制拆除命運」,經濟部官員說。
據了解,由於縣市國土計畫一旦公告實施,必須等到2025年才有重新檢討的機會,為避免農地工廠在「109大限」以後,面臨強制拆除命運,立委目前提案將「109大限」遞延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