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媒體日前公布6架殲-15戰鬥機登上「遼寧號」航空母艦甲板訓練的照片,掛彈畫面罕見曝光。中國軍事專家表示,這次訓練顯示艦載機正形成作戰能力,遼寧號綜合能力提升。另一方面,殲-15艦載戰鬥機飛行員成功完成艦上起降並通過航母資質認證,顯示中國海軍航母艦載戰鬥機艦上起降技術,從探索研究向部隊應用取得了關鍵性突破。
遼寧號艦載機訓練照片日前在一本雜誌上曝光,許多場面是首次公開。訓練當天,有6架殲-15同時現身遼寧號甲板。陸媒指出,今年以來,圍繞早日形成戰鬥力和保障力的目標,中國航母部隊加緊訓練,艦載機駐泊數量、單日飛行架次、起飛和回收效率均有進一步提升,戰鬥力明顯進步。
中國軍事專家王明志表示,航母本身就是一個基地,各環節的操作非常複雜。航母艦載機在盡短時間出動和快速回收,對於航母戰鬥力來說尤為重要。這次訓練能達到6架艦載機的放飛和及時回收,表明航空母艦的綜合能力有很大提升,但是還遠未達到目標。
談到遼寧號何時能形成作戰能力?中國軍事專家杜文龍說,這需要一步步完成,首先是形成艦載機的作戰能力,其次是艦載機和航母的協同作戰能力,再次是航空母艦和編隊的作戰能力。
這次參加訓練的殲-15進行了帶彈試飛,包括兩種彈:格鬥彈和中距攔射彈。在艦載機的作戰能力上,俗稱「三把刀」,也就是制空、制海以及對陸的能力。從目前來看,制空能力正在形成,這兩種彈是制空作戰的標準裝備,既有中距攔射,又有近距離格鬥。
針對新一批殲-15艦載戰鬥機飛行員駕機完成觸艦復飛、阻攔著艦等多個課目訓練,杜文龍表示,這說明訓練強度和訓練內容正在提高。下一步的航空母艦和艦載機的協同訓練中,將進行對目標的防禦、攻擊訓練,這是重要的戰術課目;最後航空母艦和編隊內的艦艇將進一步形成水下、水面及空中的立體作戰能力。
殲-15(J-15,中文綽號:飛鯊)是一款重型艦載型第四代戰鬥機,瀋陽飛機工業集團研製生產,為中國根據俄羅斯蘇-33(Su-33)戰鬥機原型機仿製,並融合了殲-11B的技術,新增鴨翼,配裝2台大功率發動機,機翼可摺疊,全新設計了增升裝置、起落裝置和攔阻鉤等系統,實現了著艦要求的飛行特性。
殲-15機身長22.8公尺,翼展15公尺,最大速度2.4馬赫,最大航程3500公里,配備1×30毫米GSH-30-1機砲,12個外掛點可掛載空對空飛彈、反艦飛彈、火箭彈與航空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