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針對機師罷工一事,為何他會給人難以溝通的觀感,究竟他在堅持什麼呢?由於何煖軒認為他的發言並無助於解決罷工相關爭議,暫時不再對外發言,所以外界並無法知道他內心正真的想法。但從日前何煖軒接受本刊專訪時的談話,或許可以推敲出何煖軒的幾許心思。
勞資雙方恐已無情義可言
「跟員工溝通行(可以),但不能踩我的紅線,很多事情都可以談,但我的紅線絕對沒得談。在華航,我的紅線就是安全和紀律。政府的規定、民航局的規定、華航的規定,這是完全踩不得紅線的,因為踩了這些紅線一定出事。譬如說,你喝酒開飛機,還搞罷工,這些事情我怎麼能容忍?我怎麼能容忍?如果喝酒開飛機我還能夠原諒你,哪華航乾脆關門算了。」透過何煖軒所陳述的這段話,不難發現,何煖軒打從心底認為,這場機師罷工與某機師工會成員酒測未過遭公司解職有關,因他絕對不示弱。不過工會則否認要求放寬酒測標準,而是要求要經驗血等精確的酒測方式才能開除員工。
於法,華航有關機師的航程派遣,完全按照民航局現行的規定,並無違法問題。於理,華航現行的制度、做法,與歐、美、日、韓等相比,雖然比上不足但比下有餘,而且並未被民航局裁罰過有重大過失。
法理都站得住腳,剩下的就看雙方之間的情義。而何煖軒上台後,華航對員工、工會興訟頻傳,與空服員工會、機師工會關係緊張,雙方之間應早已無情義可言。
這場機師罷工的背後,不單有勞資糾紛、飛安問題,還有彼此長期累積的情緒不滿問題。事實上,工會訴求二十一項協商中的「主管票選」,就隱含著這樣的意涵。
二月十一日,華航勞資雙方進行第二次協商,華航選擇再度做出讓步,針對占近七成營收命脈的短程亞洲航線(競爭對手長榮僅占五成),明確提出:「飛行八小時以上派三人,十二小時以上派遣四人,以及凌晨的紅眼航班七小時航程派遣三人。」
原本華航內部評估這樣應該可以讓罷工順利落幕,但從協商破局的結果來看,華航高層顯然沒有摸透工會的心思,僵局仍待解決。
「為什麼會罷工?一切都因前資方錯估情勢。」一六年六月,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落幕後,何煖軒接受電台採訪時,針對罷工的緣由,何煖軒講了這麼一段話。看來這段話如今也適用在何煖軒的身上。
何煖軒想與勞方「直球對決」
對於這一場機師罷工,何煖軒雖然早就事前做了準備,透過自家虎航與友航的支援,盡全力降低航班減少的衝擊,但當事情實際發生後,仍引發不少的民怨。
總統大選在即,罷工的政治效應會愈來愈大,罷工拖得愈久,何煖軒不適任的聲浪就會愈大。
不難理解,當華航於記者會表達「談判能全程公開直播」的訴求時,意味著何煖軒希望能與勞方「直球對決」。不管談判時間長短與結果為何,讓輿論、民意靠向自己,否則華航勞資談判拔完河後,基於社會觀感的考量,接下來恐怕就是政壇的「拔何比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