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自己決定,狗狗會想上火星嗎?從蘇聯「太空狗」的悲慘命運看人類的自私與殘忍

2019-03-29 14:47

? 人氣

早在1950-60 年代,蘇聯科學家就曾嘗試「訓練」太空狗。(圖/*CUP)

早在1950-60 年代,蘇聯科學家就曾嘗試「訓練」太空狗。(圖/*CUP)

NASA 近日宣佈 Moon2Mars 計劃,再次載人登月、登陸火星,同時發佈數張宣傳海報。美國雜誌「大西洋」集中報導其中一張人狗於火星同行的海報。雖然這只是對未來的美好設想,NASA 公開的計劃亦未見真會出現「太空狗」,但在過去,確實曾有「太空狗」肩負遨遊太空的重任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第一隻「太空狗」:蘇聯的ZIB

早在 50 至 60 年代,蘇聯科學家曾嘗試「訓練」太空狗,第一隻受訓狗隻叫 Bobik。1951 年,蘇聯人員為 Bobik 穿上太空衣,並置於一個小箱子中數天,打算之後送 Bobik 進入火箭發射模擬器。但是,就在預計飛行前數天,Bobik 突然逃走了。心急如焚的科學家,為了趕及任務限期,不得已在在莫斯科街頭捕捉流浪狗取代 Bobik。第一隻成功抵達太空且安全返回地球的狗,叫名 ZIB,其意思正是「代替消失的 Bobik(Substitute for Missing Bobik)」。

該次航行其實只是「次軌道太空飛行(sub-orbital flight)」,並沒圍繞地球軌道飛行一周。終於,在 1957 年,3 歲的蘇聯太空狗 Laika,成功進入軌道圍繞飛行。載著 Laika 的太空艙在太空停留長達 5 個月,隨後返回大氣層。

(圖/*CUP)
被安置在太空艙的 Laika。(圖/*CUP)

然而,打從一開始,讓 Laika 平安回歸就不是計劃的一部分。為 Laika 提供氧氣的膠囊裝置,只有約一週的供氧量。根據 Laika 的皮下感測器顯示,Laika 死前的心跳,是發射期間心率的三倍,並且瘋狂喘氣呼吸。Laika 在此後不久死去,死因估計是膠囊溫度極高所致。

Laika 之死,成為科學家研究的重要材料。隨著時間的推移,亦有其他太空狗「被執行」任務,終於能環繞地球軌道,並活著回歸地球。太空狗為日後安全派遣人類進行太空任務貢獻良多。人類成功往返太空、地球,狗隻亦功成身退,得以留在地上,不用再執行危險任務。

NASA送狗登火星

回到 NASA 的海報,NASA 方面強調,火星上的狗絕不是蘇聯式的實驗動物,而是人類通往遙遠星球旅程中,珍貴的同伴。然而,看似美好的想像,終究仍由人類角度出發。從事犬類行為研究的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 Clive Wynne 即大有保留。狗在火星上生活,下場可能十分悲慘。而且,人類出於自願,參加危險的太空之旅,狗卻往往是被迫如此。Wynne 表示:「我認為在太空船上遛狗,是不人道的。」

Wynne 堅稱,自己 8 歲的狗 Xephos 絕對不會想上火星。「假如我們為此要把牠放到狹窄的空間,讓牠承受巨大的噪音及突如其來的震動,牠一定會反對。」目前人類只能建造空間狹小的太空船,距離實現「星空奇遇記(Star Trek)」的企業號星艦之路,仍舊漫長。前往火星的第一批飛船,便很可能極為擁擠,內裡只有維持生命系統的必需品。太空人也沒有充足的移動空間,更遑論與狗隻相處。

即使人狗安全抵達火星,還要面臨更嚴峻的問題。火星大氣內的空氣根本不適合呼吸、土壤有毒,重力只有地球的 3 分之 1,將對他們的身體造成破壞。狗或許只能與人類在細小的棲息地生活,外出時必須穿上太空衣。

(圖/*CUP)
Moon2Mars 海報(圖/*CUP)

此外,即使 NASA 有製作太空衣的豐富經驗,為狗隻設計維生配備、能與人類以無線電交流,但仍要解決狗的呼吸問題。人類只有 600 萬個嗅覺受器,但狗則有高達 3 億個,牠們喜歡嗅聞視線範圍內一切的空氣。穿上太空衣後,封閉的環境絕對會令狗窒息難受。在嗅覺受限的情況下,狗隻可謂失去功用,因為工作犬的訓練以嗅覺為主。若要分辨出火星土壤中有哪些礦物質,則必須在室內進行。但此舉無疑畫蛇添足,因機器已能輕易做到。假如狗生活於火星,Wynne 指:「牠們將無法再聞到花香。火星沒有天氣變化,狗亦永不能嗅到雨水氣味及在水坑打滾。永不能把鼻子湊近燈柱,聞聞是否有新狗到來。」

文/HUGO SZE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CUP(原標題:太空狗上火星是好事嗎?)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