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偏見不外乎是,中年人從位高權重摔下來,一直沒有清醒過來,沈浸在過去的榮耀光輝中,拒絕回到現實世界,不想轉換跑道,拒絕學習新技術,不願意將腰桿彎低,拉下身段,不和年輕人打成一片……說得好像這些中年人各個是「老頑固」、「怪叔叔」、「可怕大媽」。
因此,很多局外人,包括專家,都會給這些建議:
調整觀念!
拉下身段!
心情歸零!
而且,親朋好友都會基於善意,給各式各樣的主意,建議他們做這個做那個,好像在大叔大嬸的眼前,有無限多的人生選擇。
事實上,依照學理來說,當一個人在某一個行業浸淫一二十年或二三十年之後,會產生一種心理狀態:「路徑依賴」,讓人難以轉彎,需要花時間調適,改變的過程不如一般人想像的簡單。
「路徑依賴」這個概念,是美國經濟學家Paul A. David提出,他說,當一個人選擇進入某一路經,就會產生依賴,無法脫離。而這條路徑的既定方向,也會回過頭來對此人產生強化效果,決定其生涯發展。
中年轉身,任誰都難。我們覺得不難,是因為還未碰到。因此,在面對中年失業,除了給予協助外,也要有一顆體諒的心,並給予適應的時間。
不用中年人,就會沒人可用
過去人力充沛,只要用年輕人就足以應付需求,但是走到少子化、老人化的今天,勞動力日減,用人主管還活在天寶年間,不知今夕是何夕,堅持非年輕人不用,一位金融業的人資經理看不下去了,他說回鍋的中年是最好用的一步活棋。
「這是遲早的事,用人主管一定要習慣帶領中年屬下,否則就是沒人可用!」
和各國相比,台灣的退休年齡過早。去年10月政府公布台灣平均退休年齡57.8歲,媒體居然說是「創歷史新高」。可是,日本平均69.5歲、韓國71.2歲,比我們多13~15年。即使最浪漫的義大利也有60.8歲、最熱情的西班牙是61.4歲。
過去在台灣,不常見到中年人在職場上活躍,隨著老人化,退休年齡一再往後延,職場勢必要接受大叔大嬸回鍋職場,重新啟用他們。年輕人要學會和中年人共事,年輕主管也要學會帶領中年人,這是大勢所趨,也是一個新時代的新挑戰。
作者介紹│洪雪珍
專欄作家,職場理念:成功都是努力來的!目前任職yes123求職網擔任資深副總經理,商業周刊專欄作家,曾任職自由時報行銷經理、台北愛樂電台行銷總監、聯合報主編。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yes123(原文標題:是累了還是被淘汰? 50歲職場大叔退休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