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心酸,在街上看到老人剪紙皮時,我們不以為意,但當我幫他推那些紙皮時,我覺得他是社區裡的一個長者、一個人,有姓名、有家庭,甚至有很多需要。」
和樂伯伯短短的相遇,讓陳光明真切感受到這些拾荒老人的無奈……
那麼,陳光明自己的任務呢?這個早上,他花了2個小時、特地走遠路去沿街收了一疊紙箱,卻只換到區區16元,而且這還是偷偷摻了水、讓紙箱變重之後的價格!
儘管拾荒的過程相當辛苦、還要不時承受厭惡的眼光,但在這些拾荒者當中,有一半的人每個月賺不到500元,還有許多人曾為了「爭奪紙箱」而受傷,與樂伯伯一樣為了維持生計而拾荒的人竟佔了33%。陳光明不禁感嘆:
「他們不僅是希望有尊嚴那麼簡單,而是沒有機會去問有沒有尊嚴,因為他們沒有議價能力。」
工作沒有辛不辛苦,誰叫你窮,只好挺著
在香港除了拾荒老人,也有很多老人手邊沒什麼錢,只能靠著擺地攤勉強掙點錢,他們沒錢進貨,商品就靠別人贈送或自己拾荒而來。當地的行規是早上5點開店、7點就要趕快收攤,以免被政府官員查緝,若收得慢了,辛苦弄來的貨就會全數充公。這些老人就這樣挺著年邁的身子,在街上擺攤,用微薄的收入加上政府發的生果金,勉強過生活。
經過一天的觀察,陳光明也開始在觀塘的天光墟(清晨或半夜開店、天亮就打烊的集市)擺地攤。但無奈的是,當天剛開始擺攤就遇上執法人員要驅趕擺攤的老人們,在幾經觀望之下,他只好無奈地離開。這一天的擺攤,就此泡湯。然而,陳光明只是來「體驗」的,沒了這一天的收入無所謂,但這些靠擺攤生活的老人呢?
擺攤一無所獲,陳光明只好轉戰商場打工,負責在洗手間清掃。這天,他從早上7點就開始工作,但過了一陣子,他便因雙腿痠痛而決定休息一會兒。一個壯年男子做了沒多久就腳痠,更何況是上了年紀的工作人員?和陳光明一起做清潔工作的老伯伯受訪時笑得燦爛,樂天地說道:「工作沒有辛不辛苦,誰叫你窮,只好挺著。」伯伯說的輕鬆,旁人聽來卻有股淡淡的哀傷……
香港「下流老人」的悲哀
為什麼上了年紀還不能退休?究其原因,是出自於當時香港並沒有全面的退休保障制度,除非有積蓄,否則只能領取生果金與綜援(救濟金),加上每天辛勤工作過活。
陳光明在上了節目後十分感慨,過去的他認為政府不應該直接發錢、給糖吃,但是與住在「籠屋」的、街上辛苦工作的老人生活、交流意見之後,態度竟180度大轉變,覺得「直接給錢」才是最實際的政策內容。因為他發現,了解他們的需要才是最真實的「救急」,如果政治家沒有真正與這些老人相處過、了解過他們,所有的政策都只不過是打高空、自以為是罷了。
你也認為某些社會福利津貼會「養懶人」嗎?若你願意實際走入這些老人的生活、和他們聊聊,也許會對社會福利津貼有不同的看法。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