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網報導,2019年四月初,浙江一位24歲準新娘葉小姐在丈夫陪同下前往醫院看診,她自訴從近一個月來排便次數增多,一天往往跑廁所五至六次,偶爾伴有肚子脹痛的感覺,往常還算準時的月經也遲遲沒來。看著小腹逐漸隆起,她想大概是有喜了,開心偕同丈夫前往婦產科驗孕。不料婦科醫師看過後,卻建議葉小姐轉診至胃腸科,檢查結果發現,葉小姐根本沒懷孕,而是罹患了結腸黏液腺癌晚期,癌細胞已擴散至卵巢。
台灣人特別容易得到大腸癌?
近幾年來,大腸癌常佔據媒體版面,不只連著數十年位登十大癌症榜首,李國修、豬哥亮、賀一航近來相繼因大腸癌離世的消息,也讓大腸癌成了人人心惶的病症。對此,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朱光恩醫師認為,名人逝世新聞讓大腸癌「變夯」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大腸癌之所以連年高居十大癌症榜首,其實另有原因。
朱光恩醫師指出,台灣人沒有特別容易得到大腸癌,只是由於大腸癌本身早期症狀不明顯,政府為使民眾及早確知病情,多年前開始推廣癌症篩檢,成功提早篩檢出許多早期癌症案例。因此,雖然統計數據上看來患病人數很高,但這其實是要歸功於公教推廣的成功。即早發現的癌症患者有相當高的比例能被治癒,反而是件好事。
大腸癌早期「一點症狀都沒有」
在多位名人相繼因大腸癌癌逝之後,不少較為敏感的民眾便跑來看診,一進診間便告訴醫師「我肚子脹脹的,好像得大腸癌了!」
雖說身體機能覺察敏銳是件好事,但這個能力顯然不適用於大腸癌。大腸癌素有「沒症狀的國病」之稱,豬哥亮、賀一航等近來幾位因大腸癌離世的知名案例,無不是在中後期才被診斷出來,錯失黃金治療時機。
明明腹脹、拉肚子時腸道都「很有感覺」,罹患大腸癌卻怎麼感覺不到呢?朱光恩醫師指出,大腸癌初期之所以沒有任何症狀,主要是因為大腸管壁的平滑肌本身相當厚實有彈性、管腔空間大,罹癌初期,只是一個小小的息肉長在管腔內,並不會影響大腸功能。通常患者察覺不對勁時,都已經是癌症末期、整個管腔被塞住的時候,屆時就會出現便秘、無法排氣等問題。
話雖如此,朱光恩醫師表示,民眾仍能藉由一些間接病癥來判斷是否罹癌。舉例來說,由於癌細胞生長速度快、需要養分多,患者通常會有新陳代謝變快的情況。民眾若發現自己明明沒有要減肥,體重卻莫名下滑,且出現食慾不振、倦怠等症狀,就要有患病警覺,及早抽空就醫。
當飲食「洋化」 我們得到的病也會跟著西化
既然台灣人並不特別容易得到大腸癌,那有什麼原因、什麼環境因子容易致病呢?其實大腸癌的病因有很多,前陣子新聞熱議的空污問題、家族基因遺傳、生活作息、飲食型態通通都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