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生活中什麼是常態性,每天一成不變的事情呢?這些所謂的「常態性事務」,類似我們每天早晨起床的習慣,我們如何準備、如何刷牙、如何整理儀容、如何整理該帶出門的東西,出門前要做什麼等等。
回想這些事情,你很難不發現你已經是在一個每天常態一致的節奏中,把自己送出門的。
當然常態性的習慣,還包含許多事務,如何工作,工作的步驟,如何唸書,如何上班,如何用餐,如何帶小孩,如上床睡覺,甚至如何休閒等等。因此我們在生活中有太多事情需要變成常態性的習慣,而常態性的習慣需要我們長時間持續累積的過程,才能夠把這樣的常態性習慣,真正變成常態性的,也就是有那麼一成不變,但也大大降低我們無時無刻要決定,要花心思思考的可能。
但事實上,你可能不知道生活中的常態的行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為我們透過一天一天無意識的練習,去形成某種可以讓自己預測,讓個人得到安全感的節奏,也透過這樣讓活動變成常態的歷程,我們慢慢在生活中許多事情就可以省去很多心力,不需要因為不熟悉而緊張,也因為熟練而從中省去心智資源獲得其他成長與學習的空間。
所以我們不斷不斷地累積,讓一件不熟悉的事情變成熟悉,讓學習成為穩固於自己生活中的基礎,我們得以活得一種安定的心理狀態。
但如果不深入檢視,我們很難發現原來這些日常中我們培養的常態性活動,為我們的心理狀態帶來多大的穩定與健康。因為穩定我們獲得自我控制與調節的感覺,並且透過一次一次的調整讓我們各式各樣的行為,在品質上逐步的提升。
透過心理學的研究也發現,許多家庭早期形成的日常常態習慣,也讓兒童減少憂鬱與焦慮的症狀,並且發展出更多健康的行為。
事實上,形塑自己行為,轉向常態的歷程,是一種我們持續自我調節的過程,我們靠不斷不斷的修正,減少每一次做一件事情需要投入的心力以及時間,而這樣的發展與成長,我們需要磨練監控自己的能力,為了讓每一次的事情做好,我們也需要嘗試控制自己的情緒、想法與行為,並且快速的轉換自己的目標,回應生活中的各式各樣的需求。
也不難發現,這種自我調節的能耐,也是我們發展更多專業技能的基礎,我們需要專注、需要懂得分配心力,管理時間,而這些技巧的發展,我們無法忽略自我調整,控制目標,監控自己的能耐。
所以,如果你覺得培養自己的日常習慣是一件再平凡不過的事情,那可能你不夠認識自己,培養習慣的過程,等於我們在生命的初期就在練習如何讓自己為來學習專業技巧與能力上如何逐步形成。
也因為很多日常的事情我們透過習慣養成克服了,所以在學習更多精進的能力上,我們可以投入更多心力去練習與完成任務。所以如果你的日常習慣不佳,常常無法在執行每一件事情中,找到自己規律並且該一次一次都需要完成的能力的話,你可能會在許多專業技巧上產生學習的困難。因為缺乏良好的習慣,反映了自己在生活中缺乏穩定一致的力量,而這也反映了自己在專注力與監控自己的能力上有所練習不足。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時常被抱怨事情都做不好,那請從生活中的小事情的習慣養成開始培養吧!例如每一次都把一件小事情做好,把吃飯做好,把睡覺做好,把打掃做好,甚至把澆花做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pinsoul(原標題:每天的日常慣習一點都不無聊,這是我們學會新技巧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