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他被稱作「改變日本成衣業的人」?5年來他靠這招在全球再掀「日本製造」風潮

2017-01-26 12:04

? 人氣

而另一個更大的挑戰在於,過去多年來因為日圓升值和人工成本高漲,日本製造業不斷外移,造成日本國內製造的服飾產品比例從1990年的50.1%,縮減到僅剩3%,讓他的夢想有如不可能的任務。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不過他一點都不害怕,他說:「我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拿出50萬日圓積蓄,毅然跨出了創業的第一步。

公司開業兩年半只有一人員工

「公司開始前兩年半都只有我一個人。」為了將營運成本降到最低,他自己看書學習架設網站、自己幫產品拍照、自己接單、送貨,而且多數時候以腳踏車代步。即便如此,假日他還得去打工,才能應付日常開銷,甚至幾度還窮到付不出電話費而被停話。

不僅如此,尋找合作工廠的路途也十分艱辛。不難想像,多數工廠都沒有架設網站,所以他經常只能翻著厚厚的電話簿,一頁一頁去尋找可能的合作夥伴,然後坐上夜間巴士,到鄉下一間一間去拜訪工廠。

(圖/吳晴中攝,數位時代提供)
山田敏夫經常就是這樣翻查電話簿,尋找合作工廠(圖/山田敏夫,數位時代提供)

只是憑他一個當年才滿三十歲的小夥子,背後沒有企業的支持,更沒有名氣、沒有人脈、沒有信用紀錄、也沒有資金,他回憶:「工廠是完全不理我的。」

不過面對這樣的處境他絲毫不以為苦,反倒樂在其中。他形容自己當時的狀態是:「 所有的感情爆發,超過沸點。 」因為可以實現內心深處想做的事,讓他感到非常快樂。這也是為什麼無數個拒絕都澆熄不了他的熱情,反倒是在每一個拒絕中,他逐漸找出這些日本工廠面臨的困境,也終於找出讓對方接受合作的理由。

我是第一個讓工廠自行定價的人

「 關鍵是讓工廠自己定價。 」他舉例,過去一件10000日圓的衣服,工廠大概只能收到2000日圓的微薄收入,但若是讓工廠自行訂價,則工廠可以的收入可能就會提高5000日圓。也就是說,若同意工廠自行定價,則品牌的利潤將因此減少。

(圖/吳晴中攝,數位時代提供)
山田敏夫經常親自到第一線拜訪工廠。(圖/山田敏夫,數位時代提供)

但山田選擇用不同的角度思考,認為這是一門划算的生意,他說:「讓工廠自己定價,所以工廠就會更用心, 最後工廠賺到錢,我也賺到品質 。」

「我是第一個讓工廠自行定價的人。」他自豪地說:「如果不這麼做,就不會有日本製造了。」

其實山田做的還不僅如此。在訪問過程中,山田突然起身,拉高襯衫,秀出牛仔褲後方的LOGO。他用手指著Facterlier的品牌下方,可以看到一排羅馬拼音文字。他說:「這就是生產這件牛仔褲的工廠名字。」

做出這項決定,同樣也是來自多次工廠拜訪中的觀察。他發現過去多年來,中國製造確實打擊了日本工廠的信心,而這麼做有助於日本工廠找回昔日的榮耀感。

用品質換得五成以上回購率

而山田誠懇、用心的態度,也絕對是打破工廠心牆的重要原因。負責製作日本NHK企業家節目的日本製作公司NAPRO導演清水一搏,過去半年多來曾經跟著山田一起拜訪多家工廠,這次也跟著來台灣拍攝。他表示,山田不會只是對工廠提出規格和要求,而是會親自和對方溝通,並且協助他們一起完成產品,確實是很不一樣的企業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