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陳時中能因防疫一戰成名、支持度超過9成?專家揭「時中領導力」5大令人敬佩的特質

2020-05-07 10:46

? 人氣

當專業召集人張上淳教授身陷兒子出國旅遊爭議時,時中部長採取支持的態度,與團隊同進同出,讓每位成員任勞任怨,以達成防疫交辦任務為目標。時中部長用自己的影響力,打造出防疫鋼鐵團隊,超過100天爆肝護台行動,感動許多台灣民眾。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堅持專業、分工、授權

時中部長總在關鍵時刻展現專業判斷,面對不同團體提出自己的防疫方案,只要超出防疫專業,他會立刻表達「不可行」建議。團隊成員各司其職,分層授權,由下到上即時的回報系統,讓全民了解疫情最新發展,贏得大家信任。

擅用淺顯易懂的溝通語言

使用直接、一聽就懂的平民語言,不賣弄專業,不擺官威,上下、對內對外溝通無障礙;坦誠回答記者提問,也能適時回應民眾的疑問,有效地消弭大家對疫情可能失控的憂心。

一步一步穩重地往前行

採取穩紮穩打的步調,不投機、不取巧、一步一腳印,確實執行每個防疫措施,並根據最新疫情發展調整步伐、行動;同時,他會利用多元媒體,即時做溝通。不論是運用口頭或文字同步宣導,讓民眾和政府站在同一防疫陣線。

有效運用時間、資源

時間是防疫的決勝關鍵,越早部屬越能防堵擴散。為了迅速提供國人最新疫情發展,他聯合相關單位,連夜加班做檢測、做報告,用最的快速度掌握疫情可能擴散途徑,展現超人般的意志、行動力。

領導人需要的五大能力

不是每位主管都具備「時中領導力」,如何透過不斷地學習、自我培養,成為一位讓人願意追隨的主管?以下列出五個關鍵能力,養足這五力,你就可以發揮領導影響力。

訓練「思考力」

蘇格拉底曾說過:「人,一旦進入權力核心,除非經過權力與責任的試煉,否則是不可能確認其個性、心態及判斷力。」身為主管必須有自覺,當你的地位提升,也代表你的責任加重了。所以自我學習、修煉、保有無私的心,才能成為價真貨實領導人。

提升「溝通力」

孔子說:「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做為一為稱職的主管要多聽、少說,用心傾聽屬下的聲音,設法了解周遭人遇到的問題,及時提出解決方案;不居功,適時對團隊的努力表達由衷謝意,和部屬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

培養「決斷力」

一位領導通常日理萬機,所以時間管理很重要,堅持優先順序,專注在緊急、最重要事項,在關鍵時刻做出明確決定。在職場上,常看到有些主管優柔寡斷,完全不做決策,碰到緊急任務能閃就閃,造成下屬無所適從,工作進度也被延宕。給部屬明確方向、目標,並在關鍵時刻做出決定,才能展現領導的判斷能力。

強化「管理力」

好的領導會將八成心力關注在團隊、部屬的管理,透過言語、文字、以身作則,激勵員工提升工作效率、向心力;反之,喜歡事事親力而為的主管,除了和部屬搶工作,更會阻礙部屬的學習成長。主管將願景化為行動計畫,知人善用、分工授權,讓團隊合作發揮最大成效。

加強「行動力」

帶頭的人如果總是畫大餅、說空話、遲遲不行動,請問部屬要如何往前行?行動力並不表示像個無頭蒼蠅,而是以身作則起而行,展現主管的堅強意志。通常在高效組織中,領導人大多是急性子、行動派,因為要搶先機、要搶市占率、要市場搶龍頭地位,他們必須以身作則,帶領整個團隊往目標前進。

許多人常誤解只要主管做久了,只要累積頭銜、地位,領導力就會隨之提升。其實,領導力無關乎位階,權力,無論是在企業中、學校、家庭、主管或部屬、年輕或年長,只要需要眾人合作、共事的地方,就需要領導力。優秀的領導人在各個領域、階層發揮領導力,影響他人,共同解決問題、完成目標;同時,讓他人充份展現潛能,願意繼續貢獻所長。

這次台灣COVID-19疫情,歷經3、4月間大量「境外移入」造成確診人數攀高,一度讓台灣人民擔憂疫情發展。很幸運地,在台灣國人全力防疫配合,及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領導下,獲得有效的防堵、控管,也讓我們見識到時中部長的優秀領導能力。期盼,職場上的主管也能從中學習,讓自己成為一位值得部屬追隨的領導人。

責任編輯/林安儒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淑華(小黛)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