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校薪資M型化 兼課教師難度日

2014-01-21 14:55

? 人氣

壓榨兼職人力的風氣,終必衝擊下一代教育。(取自網路)

壓榨兼職人力的風氣,終必衝擊下一代教育。(取自網路)

困擾全世界多數國家的貧富差距惡化問題,幾乎沒有任何產業可以倖免,就連負責培育下一代的單純校園,專任教師與兼任教師的薪資福利水準,也逐漸形成天壤之別,兼任教師按工計酬、沒有工時、不保證續約,遑論專業加給或加薪,即便學經歷不輸專任同事,卻得為生計疲於奔命。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專任與兼任教師的待遇有多大差距?以紐菲德(Marcia Newfield)與佩契絲琪(Rosalind Petchesky)的情況為例,兩人年齡與學歷相當,都從1970年代開始任教紐約市立大學(CUNY)。佩契絲琪是終身職保障的特聘教授,年薪約14萬4000美元(約新台幣434萬元),並擁有包括7年一次離修年(sabbatical leave)、休假研究等專任教授福利。

勉強餬口的兼任教授

身為兼任教授的紐菲德,雖然獲學校續聘超過26年,她教一門課每學期只賺3622美元(約新台幣11萬元),學校讓她兼上兩門課,但不保證續聘,沒有研究室。這樣薪水在台灣都顯得捉襟見肘,何況生活在紐約,她根本沒辦法考慮退休。雖然工會最近開始提供醫療保險,卻不包括殘障給付等必要福利。

以全美兼任教師的平均薪資來看,每學期每門課可收入2987美元(約新台幣9萬元),他們通常負責教夜間部,在不同校區與緊湊的班表疲於奔命,沒有資格參加系所會議。紐菲德說:「學生眼裡我們都是教授,其實兼任教授屬於不同階級,最直接的說法是,兼任教授很窮。」

CUNY校院有7000名專任教職,兼任教師卻多達1萬3000人,其中約有3000人兼課時數跟全職教師一樣多。兼任教職多到不成比例的校園,全美比比皆是,有些學校75%教師是兼任。另一份統計則稱,每4個博士畢業生,只有1人能取得正式教職。


學費漲去哪裡?

兼職教師拼命兼課支應生活所需的同時,校園另一角卻是坐擁高薪與高級房舍的菁英教授與行政人員,正職與兼職教授的差異,就像貧富差距惡化的社會縮影。連逐年失去聯邦補助的CUNY,校長2012年的年薪都高達57萬4004美元(約新台幣1730萬元)。

過去10年美國學費上漲近8成,許多身兼數職的家長與背一身學貸的學生,可能做夢都沒有想到,繳出去的錢多少比例預留給「1%」的學術圈菁英,他們就像帶著眼罩的賽馬,不需要看左邊或右邊,只要專注自己的研究,什麼都不必管。但真正承擔教育下一代責任的,其實是吃不飽也餓不死的兼任教師。

邊緣化的知識菁英

羅奈(Kip Lornell)也是個不走運的知識菁英,他1992年開始在華盛頓大學(GWU)教授民族音樂學至今,雖然出過14本書,但始終是每周只能兼3門課的兼任教授,年薪約2萬3000美元(約新台幣70萬元),除了得兼些研究案,他承認若不是太太會賺錢,根本養不起孩子,也別想住在特區高檔地段。羅奈開始參與爭取權益的工會運作後,感覺大多數專任教師無意支持,校方也會施壓。

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終身職教授尼爾森(Cary Nelson)說得更白,兼任教職在校園裏是隱形人,與專任教師並無互動。另一個研究學校社會工作的終身職教授則稱,學術圈講究個人主義,可以說他們專注於自己的研究,不想被外務干擾,即便有同事被剝削的非常悽慘。

不過,CUNY的佩契絲琪卻選擇挺身而出,公開呼籲其他專職同事提供支持,她提醒跟她一樣的既得利益者:「高等公共教育的勞動體系出現雙重標準,也會削弱我們整體勞動條件,使之更加不穩定。若管理階層能控制這群龐大而無助的臨時雇員,就可以不要理會正職員工的訴求。」

兼任教師談困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