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醫界靠獨門藥方與西醫合作治癒多名武漢肺炎患者,但傲人成績背後卻滿是辛酸,因申請研究經費頻碰壁,只能無償加班、用老舊儀器努力端成果,也讓中醫界感嘆不被重視。
今年初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蔓延,中國大陸、韓國紛紛投入中藥療法研發,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團隊也早在1月底就沿用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治療經驗找出獨門中藥配方,針對輕症、重症、微重症、緩解期等4時期訂定4種不同治療方劑,並根據病毒變異狀況修正處方。
4月初,研究團隊首次和三軍總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展開中西醫合併治療,14名採用中西醫合併療法的患者當中,不僅個案發燒症狀緩解,心跳、血壓也明顯穩定,短短8到10天就有12人三採陰性出院,且沒有出現副作用,效果顯著。
外人不知道的是,在傲人成績的背後,卻是一群中醫師和研究人員在沒經費、儀器老舊的狀況下,沒日沒夜做出的成果。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柯富揚告訴中央社記者,疫情期間,衛福部共編列新台幣9720萬9000元用於防疫以及疫苗、快篩試劑、藥物等研發工作,其中卻沒有一分錢是用於研究中醫療法,中醫界多次向科技部申請研究經費也碰壁,感嘆中醫界貢獻不被重視。
柯富揚說,為了證明中醫真能治療武漢肺炎,中醫界在沒有經費支援的狀況下,中醫師、研究員只好在休假期間主動輪值跑資料,靠著經常停擺、送修的老機器,熬夜、加班才勉強做出這個成果。
柯富揚指出,研究雖初步證實該藥方有效,但仍須進一步完整研究找出有效的真正原因、成分以及如何縮短住院時間等,但至今只有衛福部中醫藥司從其他預算中挪出60萬元做為研究經費,遠不及SARS期間國科會(現為科技部)編列的5000萬元經費。
他認為,有別西藥必須從頭開始研發,是否有效、有無副作用等都是未知數;中醫則是老祖宗使用千年的傳統智慧,就連最初疫情最嚴重的中國大陸及韓國,均已採取中西醫合作方式對抗武漢肺炎,更將中藥方劑列入診療指引。
柯富揚呼籲政府重視中醫,如今國內疫情雖已降溫,但仍希望保留有價值、完整的中西醫合併治療研究成果,未來若疫情捲土重來或再遇到類似新興傳染病,可望為民眾健康盡一份力。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說,該藥方中有幾味中藥是台灣本土的中藥,希望持續爭取研究經費,找出這幾味藥的確切有效成分、機轉,可望連結台灣農業和製藥業;國內雖然因疫情控制得當,無法透過治療更多患者,進一步證實該藥方療效,只好已先申請國際商標、專利保護,盼以中藥幫助其他國家對抗疫情。
責任編輯/潘渝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