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示範:阿中部長-精準防疫 100 天-台灣模式
有了錯誤示範後,我們再來看看阿中部長,是怎麼做出正確示範的。我們按照先前「看疫情學簡報」的分析構構,一樣用開場、過程、結尾這三個大架構,配合上過程中值得學習的技巧,來跟大家拆解一下。
一、開場: 簡單易懂的趨勢圖
用2條不同顏色的線,簡單的 Show 出我們確認人數及出院人數的變化狀況,上面只有4/6(307人)及 4/26(151人)這2個數字,表示我們在院的人數越來越少,防疫效果越來越好。請注意這份表格,已經把 Bar Chart 長條圖的細節移除,並且移除掉每一天的細節數字,只留下關鍵的趨勢線及2個數字,讓大家一目了然!這個很棒!(參考:在紐約州長古莫的數據投影片,也可以看到這個相同的技術)
二、過程
1.建立基礎:濃縮關鍵字的名辭解釋
因為知道大家不懂,所以先做了名辭解釋: 包含盛行率、快篩、普篩,但是在投影片說明上,很小心的濃縮成關鍵字,並且把這些字體特別放大(我覺得至少有 40 號以上吧),讓大家一眼就能看完,不花太多時間看投影片,而是仔細聽阿中部長的說明。
2.從簡單到複雜:用多張投影片切割重點
接下來進入這份投影片的重要部份,談普篩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因為關於醫療篩檢的資訊多而專業,所以阿中部長先由切割一小部份-也就是普篩迷思的解析-以快篩為例。用相對簡單的 10000 人做為單位,來解釋武漢肺炎的檢出狀況。包含陽性/陰性/偽陽性/偽陰性的狀況。先從簡單的案例(10,000 人做為單位),這樣在解釋上也相對簡單。
3. 相同表格,不同數據的變換
等到大家先對普篩概念有基礎後,接下來再加深難度,用同樣的表格,但是開始套上不同的數據,也就是實際可能有呼吸道症狀的人數:480 萬人,讓大家可以從前面的基礎來了解,減少認知負荷。然後一樣用相同表格,但是切割不同的投影片來做合理值及極大值的假設,做不同假設的計算,也一樣是讓大家不要一次看到太多的資訊,同樣的目的也是用來減少認知負荷。簡單的說:就是不要在一張投影片上放上過多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