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強片來勢洶洶!12部入選作品的導演也將親臨台北電影節,和影迷們面對面交流、暢談拍攝故事
入圍的兩部中國電影,一部是勇奪2017鹿特丹影展奈派克獎的《孩子不懼怕死亡,但是害怕魔鬼》,導演榮光榮帶著手機潛進風聲鶴唳的農村內,透過自身成人與孩童角色的對視,獨特的剪輯敘事手法,拍出中國農村貧童的影像紀錄詩。另外一部則是搶下柏林影展新生代競賽單元評審團特別獎的《笨鳥》,80後獨立女導演黃驥與丈夫大塚龍治,繼2012年《雞蛋與石頭》獲得鹿特丹影展金虎獎,這次將鏡頭對準青春少女懵懂的性體驗,透過單親少女林森的遭遇,暗陳性與暴力的如影隨形。
接連拿下日舞影展評審團特別獎最佳編劇與鹿特丹影展大銀幕獎的新加坡電影《親愛的大笨象》(Pop Aye),今年來勢洶洶,擅長乾燥幽默的才女導演陳敬音首部長片,由《爸媽不在家》導演陳哲藝監製,用象鼻對抗中年危機!中年建築師與大象的公路之旅,途中狀況不斷,將泰國鄉下的荒涼風景,轉變成一首洋溢著淡淡霓虹光芒的自我蛻變之歌。導演kogonada的《構築心方向》(Columbus)請來韓裔好萊塢影星周約翰(John Cho)主演,故事從異鄉客受當地少女之邀展開城市建築巡禮開始,他們互相傾吐焦慮與憧憬,漸漸滲透冰冷的建築體,敞開情感的裂隙。
約翰.特倫戈夫(John Trengove)的長片處女作《割愛》(The Wound)在今年日舞影展首映,也獲選柏林影展電影大觀的開幕片,劇情描述兩年一次的南非柯薩族割禮儀式背後,暗藏櫃中的祕密,在真實的環境中,捕捉柯薩族人面對同性戀禁忌衝撞傳統文化的片刻。《我等行過阿特拉斯的幽谷》(Mimosas)導演奧利佛.勒賽(Oliver Laxe),以宛如尋常公路影片的方式破題,兩名混混為滿足年邁教長死歸其土的心願,接下將遺體送達目的地的任務,電影融合非洲民間信仰及伊斯蘭宗教觀點的敘事,勇奪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週大獎。
曾受邀盧卡諾影展的《越愛越寂寞》(People That Are Not Me),是以色列年輕女導演哈妲絲.班.阿若雅(Hadas Ben Aroya)自導自演之作,青春正漾的女孩與新朋友可有可無的約會,透過一夜情的親密接觸為慰藉,流連於迷幻電音、咖啡館與公寓的青春、孤寂與愛,女孩的小世界就是台拉維夫青年的縮影。茱莉亞.穆拉(Júlia Murat)執導的巴西電影《單人舞,雙人屋》(Pedular),是今年柏林影展世界大觀單元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得主,描述一對藝術家戀人在廣闊卻頹敗的閣樓纏綿與探索創作,原本一線劃分好的各自領域,卻隨著日子侵蝕起彼此的空間。《山城裡的麵包香》導演新作透視當代女男情愛,隱喻感十足的裝置物件以及舞蹈、灑落出豐盈的電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