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教學》家人突然倒地、失去呼吸心跳,該怎麼辦?醫生教你幾招,應付5大危急狀況

2020-09-16 17:10

? 人氣

路邊看到有人 抽搐、昏厥,該怎麼做?(圖/取自flickr)

路邊看到有人 抽搐、昏厥,該怎麼做?(圖/取自flickr)

路上看到有人倒地,是不是要用叫叫ABC?看到有人癲癇抽搐,是不是要趕快找毛巾塞進去,不然會咬到舌頭? 發燒了頭好痛,是不是要趕快用冰敷袋降溫,不然頭殼會壞掉? 如果你有以上這些疑問,那你就需要這本《蒼藍鴿醫師告訴你:90%攸關性命的醫學常識,沒有人教!》。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蒼藍鴿醫師告訴你:90%攸關性命的醫學常識,沒有人教!》。 (圖/方格子提供)
《蒼藍鴿醫師告訴你:90%攸關性命的醫學常識,沒有人教!》。 (圖/方格子提供)

此書的作者蒼蘭鴿本身就是醫師,同時也是個YouTuber。擅長用淺顯易懂方式,帶給大家醫學知識。另外,他在方格子上也有專欄喔,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雖然應該輪不到我推薦啦)。

此書便是他從事醫療工作以來所思所學的精華版。像我這種醫學麻瓜,讀完覺得就像是吃了醫療大補丸一樣,功力大增。以下就簡單介紹一些自己覺得有趣且實用的內容。

【醫療知識小百科】

首先,先談談三個救命技術,讓你在關鍵時刻不會手忙腳亂!

〔心肺復甦術〕

講到心肺復甦術,還在「叫叫ABC」嗎? 如果是的話就落伍囉! 隨著急救術研究不斷更新,現在已經改成「叫叫CABD」以及簡易版「叫叫CCC+AED」了。以下簡單介紹:

叫叫CABD (心肺復甦術專業版):

叫: 檢查意識和呼吸。
叫: 求救並請人拿心臟去顫器 (AED)
C (Circulation): 開始心臟按壓,將一隻手掌交握於另一隻手掌上,並將掌跟置於兩乳頭的連線中點上。按壓時記得以下4口訣

1、用力壓 (深度至少5公分)
2、快快壓 (每分鐘100~120次)
3、胸回彈 (按壓後胸部確實回彈)
4、莫中斷 (持續按壓到下一急救步驟)

A (Airway): 用「壓額抬下巴法」確保呼吸道暢通。
B (Breathing): 檢查患者有無呼吸,無呼吸的話需進行人工呼吸。吹氣時注意以下2點

1、吹2口氣,每次1秒鐘。吹氣時要記得要捏住患者鼻子防止漏氣。
2、保持壓胸30下吹2口氣的節奏。持續循環到AED或救護人員到來。

D (Defibrillation): 使用AED電擊心臟

這裡作者提供一個小訣竅,只要按照彩樺姐的「保庇」的節奏按壓就差不多是每分鐘100次喔!

其實會從「叫叫ABC」改成「叫叫CABD」主要原因是原先的ABC流程容易造成急救延誤,因為許多人對幫陌生人人工呼吸有心理障礙。因此便將C的順位提前。對修改細節有興趣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為了讓大眾更有意願操作心肺復甦術,因而誕生了簡易版:「叫叫CCC+AED」。將原本步驟中了AB拿掉,全部用心臟按壓取代。

想更了解心肺復甦術詳細步驟可以參考下面這部影片:

〔哈姆立克法〕

相信大家對哈姆立克法並不陌生。哈姆立克本人在2016年辭世,感謝他留下了這救命技術。如果還不熟悉如何操作就太對不起他囉。

需要注意的是,哈姆立克法使用時機是患者呼吸道完全阻塞時,因此遇到食物噎到時,要先確認患者是否還能發出聲音回答。如果可以,表示呼吸道未完全阻塞,應鼓勵患者用力咳嗽,不要拍打背部或是給患者喝水喔。

如果患者無法發出聲音則表示呼吸道被徹底塞住了,此時就是哈姆立克發揮功用的時刻了! 詳細步驟可以參考以下影片:

〔癲癇〕

遇到有人癲癇,抽不止怎麼辦呢? 是不是要把毛巾還是湯匙塞到他嘴中避免咬到舌頭勒? 千萬不要這麼做! 如果硬是把物體塞到患者口中,東西太硬會讓患者牙齒斷裂,太軟則可能滑入呼吸道,反而有窒息危險。

遇到這種狀況,只要將他身旁的尖銳物移開,等抽搐停止再確認患者呼吸狀況,幫助患者側躺呈復甦姿勢即可。可以看看蒼蘭鴿以下的教學影片:

接下來要講3個日常雜症,幫助你搞定它們。

〔發燒〕

小時候,常會聽到坊間流傳誰誰誰發高燒而燒壞腦袋。也因此,發燒時父母總會特別緊張,急著用冰敷袋幫忙降溫,深怕腦袋瓜兒不保。但其實發燒是對抗病原體的正常現象。為的是升高核心體溫,驅逐病原體。

因此,遇到發燒,作者並不建議用冰枕、冷水澡或擦酒精等方式退燒。但可以適度地服用退燒藥,讓身體在退燒的期間能充分休息,對抗病魔。想更了解發燒嗎? 看看蒼蘭鴿的精闢解說吧:

〔急性扭/拉傷〕

扭傷應該對許多有在運動的人來說是家常便飯了,但你知道如何有效處理嗎?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冰敷再熱敷。

冰敷可以讓血管收縮,消腫止痛。建議用冰10分鐘休息20分鐘的頻率重複動作。熱敷目的則是讓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建議一天敷3次,一次20分鐘。

過往的建議多是48小時內冰敷,之後再轉用熱敷。但其實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指出,冰敷時間應該越短越好。因此,如果疼痛已經減緩,便可考慮進入熱敷了,不用傻傻地等兩天。細部觀念與做法可以參考下面影片:

〔抽筋〕

抽筋相信大家也都不陌生。你是否也有在睡夢正甜時,被一陣抽筋痛醒而滾下床的經驗呢? 其實抽筋原因主要是身體水分不足和體內電解質不平衡,所以很多人在劇烈運動後特別容易抽筋。因此,只要補充足夠水分,並吃點像是香蕉等食物補足電解質,便能有效改善抽筋問題囉!

【聰明就醫指南】

大家沒事當然不會去看醫生,但往往生病時才手忙腳亂,造成許多不必要的溝通問題與醫療資源浪費。下面便簡單告訴大家如何聰明就醫:

〔談談急診的分級制度〕

跑到急診看病,卻發現被晾在一旁而大發肝火嗎? 其實,急診的「急」是指醫療的緊急程度而不是病患很急。一到急診室,便會依據傷患狀況做分級。從嚴重到輕微,分成一到五級。因此,如果你是第一級的危急狀況,當然就會優先處理。但如果你只是小感冒卻跑去看急診,那等到天荒地老也就不意外囉。

因此建議如果非突發性的嚴重不舒服,隔天再去就診即可。至於什麼症狀一定要去掛急診,蒼藍鴿在書本第一章中有詳細解說,這裡就留給大家自己看書學習囉。

〔建議的就醫方式〕

書中提到由於台灣分級醫療的狀況有點四不像,導致「小病看診所,大病看醫院」的觀念無法有效落實。在全民健保普及,藥便宜,醫院多又近的狀況下,往往造成醫療院所人滿為患。
有鑑於此,作者建議,比較好的方式是找一個自己信任的家庭醫師,固定回診,減少逛醫院的頻率。如此,醫生對病人會有較好的掌握度,醫病溝通也會較順暢。

〔就醫溝通〕

在醫療這樣專業的領域,很容易產生資訊不對等的狀況。比方說,醫生心目中的「有效」往往與病人的認知不符。也因此造成醫病彼此的不信任。作者建議,可以利用預後 (Prognosis)這個概念和醫生溝通。

所謂的預後指的是根據病人當前狀況,推估未來經過治療後可能結果。因此,如果想了解疾病的未來展望性,可以問醫生: 「這個病的預後怎麼樣?」 如此便能對疾病治療後的走勢有具體了解,減少與醫生之間的溝通落差。

同時書中也提供了就醫時的溝通參考清單,讓我們在看病時不會無所依循。條列以下給大家參考:

1、主要症狀: 簡單敘述症狀,比方說我上腹會絞痛。
2、持續時間: 時間要越精確越好,可以說我已經痛了三天。
3、期間變化: 持續時間內是否有惡化或減輕的狀況。
4、誘發因子: 比方說是否被他人傳染等。
5、加重因子: 像是用餐後會更嚴重等狀況,都可以說出來。
6、緩解因子: 同理,什麼情況會緩解症狀也要說。
7、伴隨症狀: 是否由其他症狀一起產生,像是噁心或是嘔吐等。

此外,一些症狀外的的資訊也可以提出來給醫生參考:

1、家族疾病史
2、過去病史、住院史
3、目前用藥
4、藥物過敏史
5、菸酒檳榔使用習慣
6、3個月內的旅遊史或疾病接觸史

越精確地描述,越可以減少與醫生間的資訊段差,增加醫病彼此的溝通效率。
CDC null on Unsplash

 良好的溝通對醫病雙方都是很重要的喔。(圖/方格子提供)
良好的溝通對醫病雙方都是很重要的喔。(圖/方格子提供)

【安寧緩和治療】

最後,想談談安寧治療。一般人往往對「安寧」有誤解,認為這就是不治療,放生病人。但其實安寧治療強調的是回歸人性,給予病患尊嚴,也就是俗稱「善終」。要善終當然不是不治療,而是盡可能考量病患的感受,給予支持性的治療。
如果對安寧治療有興趣可以讀讀「不得已的鬥士 」一系列的文章,相信會對安寧治療有更深的理解。

【總結】

本書的內容對我來說是非常紮實,從日常雜症如腸胃炎到重症如癌症都有涵蓋到,這篇講的只是些小片段,可說是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

當然,像我這樣的一般大眾,不可能記住所有症狀與其應對方式。我是覺得大家可以買一本供在家中,遇到問題時再把它當小百科查閱就好 (笑)。希望大家都能正確應對疾病,並且聰明就醫,健康的過好每一天囉!

作者介紹│MaxJames

半導體外商的小小螺絲釘,很吃芒果感的宅宅,遊走於廢青與社畜之間。喜歡閱讀,從書本探索外在,內化自己。希望能藉由書寫打開與世界交流的一扇窗。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格子(原標題:《蒼藍鴿醫師告訴你:90%攸關性命的醫學常識,沒有人教!》: 居家必備的救命小寶典!)

責任編輯/連珮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