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仍要小心熱傷害!74歲女性,有高血壓及糖尿病史,於去(108)年11月某日中午騎車去田裡工作,下午兩三點都還沒回來,被前往尋找的家人發現倒在田邊路上,隔日早晨發現個案意識改變合併體溫高,於是將病人緊急送醫。個案送至奇美醫學中心急診時為昏迷狀態,體溫高達攝氏41.2度、心率快,因呼吸衰竭接受插管治療。
醫師檢查後發現肌酸激脢(CPK)、肌球蛋白(Myoglobin)、肝功能指數升高及有高血鉀狀況;且腦部電腦斷層顯示右側硬腦膜下出血,診斷為熱中暑、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及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為典型高溫導致嚴重熱中暑。轉至加護病房繼續治療,後因呼吸器脫離困難接受氣切並轉至呼吸照護病房,目前仍於院外機構接受照護。
熱傷害也可能發生在室內!嬰幼兒、65歲以上長者及這些人是高危險群要當心
奇美醫學中心職業醫學科主任蘇世斌教授表示,近年來因氣候變遷劇烈,去年(108)年均溫達24.56度,不僅較前(107)年升高0.34度,也創下自民國36年有紀錄以來之歷史新高。地球持續暖化,雖然時序入秋冬,但白天氣溫仍偏高,因此各種防暑降溫的措施依然不能少,建議白天著涼爽透氣之衣物;夜間天氣變涼再加上外套保暖,以避免厚重衣物影響散熱,反造成熱傷害發生。
除了提醒大家秋冬仍要小心熱傷害外,蘇世斌教授也提醒,熱傷害並非全發生在戶外大太陽底下,部分也可能發生在室內。熱傷害泛指人體因體內熱累積導致的各種身體損傷,任何人都有可能發生熱傷害;其中又以嬰幼兒、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病人、服用藥物、戶外工作或密閉空間工作者為高危險群,需特別注意,因此再次提醒各界注意預防和及時治療。
佳里奇美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周小軒分享,其在門診中就曾收治1名71歲的女性,有高血壓病史,於去(108)年12月某日下午到朋友家使用蒸氣室,過了20分鐘沒有出來,朋友進去才發現婦人坐趴著、意識不清,帶出來稍微降溫後才恢復意識,並送至奇美醫學中心急診就醫。於急診時意識清楚,體溫為攝氏39.3度,經醫師檢查後確認為高溫過度流汗所導致的熱暈厥,所幸患者無明顯肝腎異常,給予適量的水分電解質補充後,情況穩定後即可出院。
別小看熱傷害問題!一旦引發熱中暑延遲治療死亡率可高達5成以上
不過,為什麼熱傷害這麼可怕呢?蘇世斌教授表示,這是因為人體散熱方式主要為皮膚輻射及排汗散熱。汗液蒸發為在高溫時為最重要的散熱方式,但在高溼度環境時,汗液的蒸發作用便十分困難。而熱傷害則與患者長期處於高溫、高濕度的環境下,導致體溫調節系統異常;人體大量蓄積熱能,造成體溫升高、水分與電解質代謝紊亂、神經與心血管等系統功能障礙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