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好者,會特別在意別人的感受,總是想辦法討好別人。
剛進大學的時候,我就是這樣,直到有一次,有個關係不錯的同學告訴我,班上某位同學說我過分熱情,當我聽到這樣的「好評」時,先是不解,然後是鬱悶。
我真心誠意付出,怎麼會變成過分熱情了?經過認真反思之後,我發現,自己的做法確實有問題。
我迫切想和大家打好關係,於是,很努力地幫助別人,但我並沒有考慮別人是否需要,也不懂「關係沒到位時別湊太近」的道理。還好,我「及時悔改」,不再當一個過分熱情的討好者,大大降低了自己的「討好欲」,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能做到「該出手時才出手」。
其實,如果你是用「討」的姿態去對別人好,別人不會覺得你有多好,你也得不到想要的尊重和珍惜,更得不到真正的友誼,關係,不討,才能真好。
事先告知原則,反而能減少尷尬
我們不僅要給自己建立原則,也要對外建立原則。
之前,由於我沒有養成事先明確告知原則的習慣,與人見面時,遇到過多次不太好的情況。
每次都是在對方「冒犯」我之後,我才指出對方「違規」了,經常讓場面變得非常尷尬。
最近兩年,見陌生人前,我會把自己的原則發給對方。如果對方覺得沒問題,才會約見。當然,我的原則肯定不會影響對方的利益,只是明確告知我有哪些「見面禁忌」。
由於提前跟別人講清楚了我的原則,一般情況下,大家都聊得很愉快,很少再出現之前的尷尬場面。
適時的生氣,是為了表明你的態度
你可能聽過一句話:「上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氣,下等人沒本事有脾氣。」
如果你發脾氣,說不定還會有人用這句話來提醒你,看,上等人是沒脾氣的,所以你不能發脾氣。
胡說!這是對人要求過高的典型代表。
我們都只是人,怎麼可能不發脾氣,如果一直憋著,不就會把自己憋壞了。
如果你從不發脾氣,不管別人對你怎麼樣,你都客客氣氣,甚至低聲下氣。別人會覺得你很沒原則,會覺得你好欺負。
在我看來,適時發脾氣,是很有好處的。例如,可以讓他人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有一次,團隊裡有個年輕夥伴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而且態度不佳,我當時非常生氣,當著大家的面大發雷霆,非常明確地指出問題,並強調了我的立場。
自那以後,這位年輕夥伴就再沒有犯過類似的錯,做事比以前穩重多了。
為什麼我們要「訴苦」?訴苦有哪些好處?
有些人過得不錯,還非常喜歡分享自己的美好生活。跟誰聊天都喜歡講自己過得有多「甜」,有多麼幸福快樂。
有人說,這樣做不是滿好的嗎,傳播正能量。
其實不然。
例如,你跟一群老同學聚會,在場的所有人裡,你是過得最好的,比他們好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