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覺得上述這四支ETF能夠取代0050,便是對ETF本質的不了解,我猜測可能有以下的迷思。
關於投資ESG的迷思
迷思一:誤把ESG當作被動式ETF
0050選股邏輯來自市值的加權,選擇台灣市值前50大的公司,誰大就選誰,誰小就自動剔除,也就是說不會有人為的因素,拿的是市場的報酬,可謂被動式投資的ETF。但00692、00850、00878、00888全部都是以ESG為選股標準的策略型ETF,ESG的標準來自人為的決定,因此Charles D. Ellis在《The Index Revolution:Why Investors Should Join It Now》中把它稱為「Smart Beta」,以一些投資因子為篩選條件,汰弱留強,讓投資人能夠取得贏過市場的超額報酬,因此是帶有主動性選股策略的ETF。
然而,這類策略型的ETF,絕非是市值加權型的ETF。換言之,並非被動式的ETF。以S社會關懷來看,每個人標準可能就不一樣了,也許有人覺得企業賺錢容易,所以要捐一億以上,才叫做社會關懷,但也有人覺得社會關懷不能以金錢衡量,而是要付諸實行,辦了300場關懷活動,才能符合S的標準,更詳細的說,關懷的對象是誰,是不是也該明訂?閱讀到這裡你就知道,ESG的標準看似簡單,但其實很難客觀量化,不同追蹤的指數,就會有不同的衡量標準。緣此,才說它們是帶有主動選股成分的ETF。
我們必須知道,富邦公司治理(00692)、元大台灣ESG永續(00850)、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永豐台灣ESG永續優質ETF(00888),本質上與0050是有差異的,所以有人稱呼它們是「縮小版0050」,就是對指數投資的不瞭解,令人啼笑皆非、貽笑大方。
迷思二:ESG能夠勝過大盤
不論是近來媒體報導,或者投信公司的回測數據,常常告訴你ESG是勝過大盤的。姑且不論數據真假,根據Siegel《Stocks for the Long Run》裡面指出,股票市場會有「均值回歸」現象,意指漲多會回跌,漲少會補漲,長期下來報酬會回到一個平均值,特別是主動投資的ETF尤為明顯。
簡而言之,ESG確實可能會勝過大盤,但長期下來的可能性就不高了,我們不能把過去短暫幾年的優異報酬,視為未來也將可以拿到同樣的超額報酬。媒體可能會被買通,幫忙宣傳,投信公司更是會挑選漂亮的數據給投資人觀看,但身為投資人的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判斷邏輯,才不會因為一時數據亮眼,而迷失在股海,做了錯誤的投資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