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影集和小說之中,大膽的創作者們總是想像各種全新、前所未見的世界,這樣的思考方式,是不是也能運用在設計上,讓我們激發出更多對未來想居住的世界的想法與想像呢?
你想改變的未來,就藏在科幻作品中
推測設計(Speculative Design)往往被視為近年剛萌芽的設計潮流之一,但早在半個世紀前,就已經存在「Speculative Fiction」(思索幻想)這樣的名詞。
如果在維基百科上搜尋「Speculative Fiction」,會看到上面寫著「從各個方面推測、追求與現實世界相異的世界,並描述這種世界的小說等作品」。
推想小說為了與過去大眾娛樂導向的科幻作品做出差異,在未來性、科學性的要素中,融入了社會狀況與哲學的元素。相關類別有烏托邦與反烏托邦文學。當時的作家,從只專注於娛樂性的科幻作品,轉移到在更豐富的領域中摸索的推想小說,而我覺得這樣的過程,就與設計界衍生出推測設計相似。
「以科技為中心」也是推測設計的特徵之一。電腦在過去逐漸向下普及到一般民眾,不再是科學家或工程師的專屬工具,如果目前只有少部分的人能夠駕馭的科學技術,譬如奈米科技或生物科技,就像電腦一樣普及到一般人,會對生活或價值觀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呢?又如果藝術家或設計師開始使用這些工具呢?推測設計就將視野拓展到這類文化與藝術的改革,產生疑問、帶來思考。
推測未來的線索:設計師的 13 部推薦影集、電影、動畫
1. 《黑鏡》(Black Mirror)
最早由英國電視臺「Channel 4」製作,從第3季開始則由「Netflix」發展成原創影集。這是一部以近未來為舞臺,並由單元劇形式構成的影集,穿插了諷刺與黑色幽默,描寫在科技支配的現代社會中的人心黑暗面。故事反映出可能發生的未來,或者已經發生的反烏托邦,看完之後空氣彷彿凝結般的詭異與瘋狂,是這部影集的魅力。
2. 《西方極樂園》(Westworld)
根據同名科幻電影改編,是一部描寫機器人叛亂的科幻懸疑電影。體驗型遊樂園「西方極樂園」由外形近似人類的機器人(接待者)服務來訪的人類(遊客),發展出禁忌的世界。人們在園區內可以遵循自己的慾望行動,殺人、綁架、搶劫都被允許。本作品除了描繪在虛擬空間中拋開理性的人類之外,仿照西部劇時代的舞臺設定,也讓人聯想到從100年前就壓榨原住民的人,在近未來也將繼續壓榨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