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動物園喜事連連,園內14隻狐獴經一年努力,各自組成家庭並接力生下17隻寶寶,能辨識人類音頻的牠們,每當保育員大喊「點名」,便從地洞現身依序排好,萌樣可愛。
去年農曆春節與遊客見面的14隻狐獴,來到台北市立動物園已一年多,原本7公7母的個體各自組成了家庭,並在一年內接力生下17隻小寶寶,讓狐獴家族數量倍增,榮登今年度園內「最好孕」寶座。
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解釋,狐獴原棲息於南非納米比亞及喀拉哈里沙漠,屬於群居性動物,群間有著密切連結,總會互相理毛、擁抱和守望相助。狐獴約1歲時就會達性成熟、孕期約70天,一年四季都可繁殖。
曹先紹也說,狐獴的一對前趾擁有強而有力的爪子,十分擅長挖掘,在兒童動物區裡的四個戶外活動場,表面上看似平整,其實下方近1公尺深度的沙坑中,卻是密密麻麻的地洞和隧道,因此保育員若要進入整理環境,必須步步為營,避免一腳踩空。
另外,平日大多數的時間,狐獴都會在地洞中休息,只留哨兵在外站崗警戒,尤其牠們的聽覺相當靈敏,能夠辨識人類發出的聲頻,每當保育員早、中、晚巡場時,只要遠遠大喊「點名」,狐獴就會自動現身排排站,瞬間快門聲四起,現場遊客似乎很「療癒」。
責任編輯/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