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下流老人之外,還有另一種說法是「隱性貧窮」。指的是即使現在過著還不錯的生活,如果存款不多、又擁有房貸,再這樣下去的話,就有陷入貧困或成為下流老人的危險,也就是「貧困候補生」。
例如有不少家庭,丈夫在一流企業工作、領高薪,年收高達800萬日圓,卻幾乎沒有儲蓄,主要的原因是必須支付房貸或子女的教育費用。
根據2014年日本總務省的家計調查,四十多歲民眾的平均存款金額為1,030萬日圓,負債則為1,051萬日圓,也就是負21萬日圓。將五十多歲民眾的存款減去負債後,為正1,009萬日圓(按:意即五十歲以上的人,平均存款只有不到新臺幣300萬元。如前所述,夫妻兩人健康,也不夠用十五年),乍看之下是可以有一定的儲蓄,然而事實上,如果只看負債的家庭(四十多歲約62%,五十多歲約53%),四十多歲的家庭約為負808萬日圓,五十多歲的家庭則是正55萬日圓,負債的較多,或者說幾乎沒有存款。
看到這些數字,或許有人會認為,沒有存款是因為收入不夠。的確,根據日本2015年「關於家計金融行為的民意調查」,年收在300萬日圓以下的人口,有40%沒有存款;而年收在300萬日圓至500萬日圓的人口,約有30%沒有存款。
不過,年收1,000萬日圓至1,200萬日圓的人中,約有13%沒有存款;年收1,200萬日圓以上的人,也約有11%沒有存款(按:意即高所得者有10%以上零存款)。對這些人來說,房貸或子女的教育費用等負擔相當大,就算有豐厚的收入,也無法增加儲蓄。
其實,這些擁有豐厚收入、卻無法順利儲蓄的人,將來就有可能淪為隱性貧窮。若放著不管,很有可能成為下流老人。如果擁有高收入的工作,就過著相應消費水準的生活。而有些人習慣了不錯的生活後,一旦收入減少,就無法輕易降低自己的生活水準。
因此,就算六十歲退休、六十五歲開始領年金過活,即使收入大幅下降,也無法順利減少支出,且由於年老後的存款不多,積蓄很快就會見底,結果只能過著貧困的生活。現實上,錢賺得少的人,當然已做好一定的準備迎接老年生活;但那些還在工作時,就過著中上水準生活的人,老年生活反而容易陷入貧窮。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的收入明明還不錯,卻沒辦法順利儲蓄?原因有好幾種,像是高收入的家庭為了讓子女進比較好的學校,就會支出較多的補習費或學費。
甚至若在三十五歲時買房、簽下三十五年的房貸,等繳完之後就已經七十歲了。在還有收入時可以輕鬆繳納的房貸金額,到了老年如果用年金支付,可是很辛苦的。如果用退休金一次付清房貸,重要的老年資金就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