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到如何以逸待勞來取得與年俱增的股利後,投資人將會愈來愈以「股東」的角度,去檢視庫存中龍頭公司的企業價值以及版圖戰略結構。
投資不必搞得太花俏,投資人本身只要思考得愈周全,策略就愈會趨向簡單。
假設股息只發1.5元,每位投資者能得到的殖利率也不同:
◎買進成本在31元的投資者,個人的成本殖利率為4.8%。
◎買進成本在28元的投資者,個人的成本殖利率為5.3%。
◎買進成本在25元的投資者,個人的成本殖利率為6%。
所以,為什麼就算金融股上漲,大俠還是不會想賣出賺個價差?因為當初印鈔機買得夠便宜,就不會想靠買賣印鈔機賺錢,實在是不需要忙進忙出、殺雞取卵。
恐慌時買進,可加速「個人式填息」
分清楚「現價殖利率」和「成本殖利率」的差別,就能明白大俠接下來要說的「現價填息」及「個人式填息」的差別。
新聞講的填息,是參考除息前一天的價格,也就是「現價填息」;長期投資人的填息,是參考個人買進的價格,也就是「個人式填息」。
大俠用2020年的兆豐金來舉例。2020年8月13日,兆豐金以32.35元除息1.7元後,股價一路滑落,最低曾跌到27元。所以在帳面上好像看到了貼息5元多,這是指在32元後才買進的投資人。
然而,對於早在2018年~2019年中美貿易戰買進24元或25元兆豐金的投資人,27元這個價格對他們來說有貼息嗎?沒有,而且統統完成了「個人式填息」。就算是2020年3月疫情恐慌時,以26.2元買進兆豐金的投資人,也頂多在除息後短暫貼息了幾天而已。
所以說,貼息或填息與否,都跟自己進場買進的價格相關;如果能多趁恐慌回檔時買,不僅個人持有的成本殖利率會較高以外,還能讓自己快速完成個人式填息。
如果恐慌不多買,等到市場回溫、股價狂漲,才想要大量進場,只會讓自己的成本殖利率往下掉而已。
所以囉,投資為何不反過來呢?股價高漲時咱們休息看戲,股價崩跌回檔時再進場買進,如此投資真的是輕輕鬆鬆、簡簡單單。
只要弄清楚長期持有者的「個人式填息」及「成本殖利率」,那麼你就會跟大俠一樣,懶得常常買進賣出、跑來跑去囉!
作者介紹|大俠武林
專職投資者,出生於1985年,攻讀北部國立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期間暫時放下學業,與友人合夥創業創辦工作室從事教育軟體開發。30歲即累積千萬元資產,35歲離開職場,活躍於網路社群,推廣長期投資教育。
持股比重最高的股票為官股金控兆豐金,2020年存到500張,實領股息83萬元;2021年除息前累計持有600張兆豐金,實領股息預估92萬元。認為個人投資心法可濃縮為24字箴言:「專注本業,閒錢投資;資金控管,分批進場;找到週期;逢低布局」。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Smart智富出版《股息Cover我每一天:600張存股達人絕活全公開》(原標題:計算「成本殖利率」 為安心存股關鍵)
責任編輯/焦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