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鍾裕民,2000年開始專精在生技創投,與台灣生技公司的淵源很深。根據公司網頁介紹,他投資並順利出場的企業達30家,包括台股耳熟能詳的中裕、台睿、智擎等等,都有他的蹤跡。
讓人玩味的是,根據《財訊》報導,該公司網站列出的投資組合洋洋灑灑,擺在第一頁生物藥領域的北極星、台康生技、喜康、免疫功坊,個個都大有來頭。北極星有市場稱作「台灣巴菲特」的松翰科技前董事長陳賢哲加持;台康生技今年10月獲得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承諾的50億元注資;免疫功坊是在抗體業界相當知名的張子文所創。
鍾裕民:投資逾30家生技
而喜康也很有故事,曾是第一家海外來台灣興櫃掛牌並撤櫃的生技公司,而喜康的前董事長黃瑞瑨,今年6月也才低調地聯手美國Michael Dell家族,募集了2億美元的SPAC。
《財訊》分析,這些人脈與金脈串聯起來,生技業界立即產生兩種聯想。某生技業界大老的第一個反應是「台灣有些生技公司可以解套了」,意思就是說,如果這個示範成功,有些在台灣苦無上市機會的生技公司,可能就能透過SPAC直接在美國掛牌。
不久前,開發眼科新藥的仁新醫藥才宣布,子公司打算以SPAC模式上市。對此,福邦創投董事長黃顯華不只一次在公開的座談會中嘆息,台灣的資本市場再不改善,會有愈來愈多的生技公司出走掛牌。如今,Maxpro會不會打包在台灣上市受阻的公司到美國掛牌,成為另一種示範作用,生技業相當關注。(延伸閱讀:台灣兩原因留不住獨角獸 Gogoro寧赴美「借殼上市」)
從陳鴻榮近幾年的經歷來看,似乎與再生醫療領域比較相關,而台面上這些科技大老,會不會賦予台灣出生的SPAC公司更多底氣?則是生技業的第2種聯想。
截至截稿為止,此IPO案仍在保密協議期間,公司無法回應外界的揣測;但是此範例對台灣生技業可能的影響性,應該會發酵一段時間。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財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郭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