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高雄小港鋰電池工廠今天舉辦動土典禮,張安平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贊成實施碳權、碳稅和碳交易,「碳本來就該有價格」,若碳沒有成本,恐怕難降低碳排。不過,政府必須端出配套措施,也呼籲別將碳稅視為一般稅收,碳稅要用在解決「碳問題」,而非用於其他預算。
他並強調,反對一刀切下的碳稅,若減碳模範企業與一般企業課徵相同的稅,「最後就會沒有人要減碳」,且業者也會將碳費成本轉嫁至終端消費者,有失碳費美意。
台泥已啟動產品碳足跡專案
根據台泥法說會資料,假設碳交易條件為碳配額逐年下降,且碳交易價格逐年增加,企業會透過減產、減排或是購買碳權等方式,因應碳排新標準;台泥認為,碳交易能透過市場機制,獎勵減碳績效佳的公司,對於碳排總量能有效降低。相較之下,若碳稅、碳費為齊頭式平等,形同變相懲罰減碳績效佳的公司。
張安平建議,首先,「碳足跡一定要先做」,台泥早已啟動產品碳足跡專案,了解盤點碳足跡相當耗時。但很多中小企業根本不清楚碳足跡,若在各方都不了解的情況下,政府要依照何種憑據收取碳費。
他認為,進口產品也要收取碳費,才有利產業競爭。此外,不同產業與不同規模公司對於「碳排」的解決能力相異,比如說,大公司有能力購買碳權,能解決碳交易問題,但不利規模較小的公司,恐怕會讓市場出現大者更大的局面。
責任編輯/郭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