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許多台劇演員常常讓人出戲、台詞尬到爆?她點出3大失敗關鍵,卡司再強也沒用

2021-12-01 09:46

? 人氣

那種孤苦是,全世界好像只剩舞台、燈光,跟她/他,而演員一直在枯等其他人的演出環節完成,以便用力給出自己努力準備好的東西。怎麼有點淒涼?但是除了梁朝偉的戲迷去看《尚氣》之外,所有的觀眾看戲恐怕都是看個整體。普通觀眾都只是來看戲,想知道接下來可能發生什麼事,就需要了解此刻的人事物之間關係如何。一旦某個角色講出來的話,不是為了攻擊、安撫、說服、矇騙另一個角色,也不是為了把劇情從一個環節帶到另一個環節,只是為了演出這個角色當下的情感,沒有互動,就沒有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人物情緒飽滿當然很好。但如果專注力有限,身為觀眾,我寧願演員先演戲,再演人物,情緒就留給特寫鏡頭也行。只有角色在整個環境裡和其他人對應的方式處處皆合理,觀眾才不容易出戲。看戲的傻子都自願跳進來給你騙了,不把騙術練精一點,很浪費才華。舉個例子,〈四樓的天堂〉有好幾個演員有孤苦感,不只是因為角色設定,也因為和其他人、環境的互動有時候被抽薄,專注在自己的台詞和情緒裡。不過飾演琳琳的年輕女演員黃姵嘉,戲份雖不多,但她每一刻的視線,都和當下這場戲的張力相符。循著她的視線去看其他演員,就能馬上領會這場戲的關鍵是什麼,特別喜歡。

另外,我親身體會過導戲的方法如何有助演出。北藝大在疫情前,邀請美國超熱門影集海灘遊俠的導演駐校開課。電影所導演組的同學給演員的指導主要在怎麼做、這一段需要完成的事項;而開課老師巡場一開始,除了跟導演溝通場景,給演員的第一項指導就是角色在哪裡、角色要幹嘛,沒有提情緒,只叫人明白自己的處境。然後老師講了一下這場戲的意義,給予演員目的、情境,要演員進入整齣戲的一環,不只是為當下這顆鏡頭來拍攝。成品效果明顯自然了不少,演員也更像在玩。

講得這麼機車,但是正是因為看得下去、有喜歡,才能慢慢挑出缺點來評析。缺點太明顯的劇看不到十分鐘就關掉了(延禧攻略我努力撐了廿分鐘後,再也受不了導演幼稚的運鏡,關掉。),哪裡還有心去想它哪裡不好,怎樣會更好?

觀影愉快。

作者介紹|麟左馬

賣過歷史小說《矯情之家》、出版過科幻小說《全面屍控之謎》、準備出版社會寫實小說《韓式偶像包袱》,正在寫政治寓言《深層賭博》。能研究的題材就能寫。 但寫過的 non-fiction 還是遠多於 fiction。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格子Vocus(原標題:為什麼台灣演員口條常常很弱?或者台詞尷尬到爆?)

責任編輯/林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