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保育人人有責,可是落實到日常生活,大家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台灣漁業管理尚未邁入正軌,消費者採取(或不採取)任何行動,根本感覺不出差別,遑論結合消費力量,迫使相關產業做出改變。
綠色和平等環保團體,陸續提出「良心壽司」、「責任漁業指標(Responsible Fishery Index,RFI)」概念,期望從漁產品源頭追溯開始,從資訊透明、消費者監督等方式,推進漁業永續與海洋保育的理想。不過,是否能吸引足夠多的公眾參與,日常實踐的可行性仍是關鍵。
良心壽司 該怎麼吃?
長期關注海洋保育議題的綠色和平,近日評比連鎖生魚片、握壽司餐廳業者的海洋保育「良心」意識,從企業社會責任的角度,檢視業者的採購政策、漁貨可追溯性、資訊透明度三類共20項指標,評比對象包括爭鮮、三井、海壽司、和民、鮨彩、百八魚場、欣葉日本料理、藝奇、順億等9家業者。
20日公布結果顯示,所有業者都沒有制定永續海鮮採購政策,不能夠確認貨源是否來自非法過度商業捕撈、或涉及危害環境、血汗奴工等「非法、未報告及未受規範漁業」(IUU)行為,加速破壞海洋環境的健康。
在漁貨來源的可追溯性、產品資訊透明度方面,僅有順億、欣葉、藝奇等三家,管理較上軌道。順億是其中唯一擁有書面規範,也樂意討論相關措施的廠商,比較具有保護海洋的良心意識。
環保團體呼籲餐廳業者善盡社會責任的同時,消費大眾能做些什麼呢?
多發問、少吃5類海鮮
壽司、生魚片很好吃,但上游供應鏈卻存在過度捕撈、漁獵方式破壞海洋環境等黑心情況。雖然台灣欠缺可靠漁業管理系統,能提出在地數據,證實(或推翻)問題的嚴重性,全球海洋資源耗竭的趨勢,卻是不爭事實。
從綠色和平的相關主張,在意海洋生態的消費者,可以先從2處開始努力:首先,去吃壽司的時候,多問問店家魚肉產品來源,目的不是逼問出正確答案,而是讓業者開始注意追溯漁貨來源、資訊透明的必要性。
其次,少吃鮪魚、鮭魚、鰻魚、旗魚、蝦類等5大類水產品製作的生魚片、壽司,如果要吃鮪魚生魚片,目前黃鰭鮪(Yellowfin tuna、ahi)數量較多,歐美國家較有海洋保育意識的餐廳業者,也多選用黃鰭鮪。
舉例來說,西湖捷運站1樓立吞壽司供應的海鮮丼(如下圖示),3點鐘位置的鮪魚是黃鰭鮪。害羞食客鼓起勇氣發問、並要求老闆換掉海蝦後,就可以安心開懷地吃光光。
中研院海鮮選購指南
習慣自己下廚、買菜的人,如果想知道該怎麼選購魚鮮,中研院2013年推出的《台灣海鮮指南》是目前較具權威性的參考,也有Android手機App可下載(點選下圖),有清楚海產品照片讓大家對照辨識。
最基本的日常選購概念,至少有4點(如下)大家都能理解,請多多應用,愛護海洋大家一起來!
1. 多選常見魚鮮,不要固定只吃一種;
2. 選用食物鏈底層生物,可避免涉入累積魚體的重金屬;
3. 減少碳足跡,少買遠道而來的漁獲;
4. 淡水養殖漁獲,低密度、生態養殖法可降低(避免)用藥需求。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