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口服避孕藥的問世,必須歸功於20世紀初美國人權鬥士桑格(Margaret Sanger)的畢生努力。美國國會1873年通過《考姆斯托克法》(Comstock Law),嚴格禁止郵寄散布「淫猥」書籍、圖片、以及「任何避孕、有助流產的用品」,導致一般民眾無法接觸節育資訊,也讓婦嬰難產死亡情況居高不下。
女性身體自主 催生避孕藥丸問世
桑格的母親就是一個例子,她信奉天主教不避孕,49歲難產死亡以前,22年間懷孕18次,順利產子11次,最後7個孩子存活。排行第6的桑格,長大在貧困的紐約下東區當護士,目睹低下階層婦女生個不停、或難產死亡的悲慘處境,決定跟漠視婦女人權的法律開幹。
1914年桑格出版《節育週刊》(Birth Control Review,原名The Woman Rebel),專門討論避孕那檔事,1916年開辦美國第一家節育診所,她因此被判「妨礙公眾利益」罪,進感化院服監30天。
桑格一直希望,世上能有神奇藥丸讓婦女服下輕鬆避孕,1950年代總算有科學家翟若適(Carl Djerassi)研發出口服黃體激素,婦女服用後,身體就類似懷孕狀態,會自動停止排卵,進而達到避孕效果。
隨著女性避孕藥、避孕器陸續上市,佛洛伊德口中計畫生育的理想,終於得以實現。從此,下一代能在父母期待下誕生,有別於男女表達親密的閨房性愛。
台灣墮胎數高於新生兒數
避孕知識的普及,大幅減少婦女墮胎的情況。2008年統計來看,15到44歲年齡層婦女,每1000人有28個人工流產個案,其中49%屬於不安全的非法手術。
尤其是開發中國家,估計2億2200萬婦女不知道、沒有機會接觸避孕措施,導致每年5400萬個意外懷孕、2600萬次墮胎;沒有中止懷孕的婦女,另有約7萬9000死於難產、110萬個嬰兒未能存活,因此放棄教育、職涯規劃的女性不計其數。
少子化問題嚴重的台灣,近年則是墮胎數高於新生兒數,顯示包含避孕知識在內性教育水準,有待進一步提升。
今日隨手可得的各種避孕選擇,其實來自幾百年來許許多多人的努力,這些避孕小物在舒適度、方便性上,也許仍不盡理想,但是請務必瞭解,每一個選項,都是許許多多前人的努力與祝福,好好為自己挑選一個吧!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