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因位處中低緯度,一年四季氣候偏向炎熱,因此多數人台灣人並不會有「雪季」這樣的概念,對於在雪地中的氣候特性跟如何生活都相對陌生。
通常每年的一月至三月,為國家公園訂定的雪季時間,但有沒有降雪仍然要看當年的氣候溫度,今年運氣很好接連幾波冷氣團都夾帶著大量的水氣,給諸如雪山群峰與玉山群峰等高山帶來豐厚的降雪,也迎來一波追雪風潮。
不同於一般時節的登山,在降雪後的山林間攀爬,受到積雪跟氣候的影響,登山的過程中需要準備更多的專業安全裝備,以及更加的小心及留意自身狀況。
準備攀登下雪的山巒時,經常聽到大家說要準備「雪地三寶」,而這三寶是哪三樣裝備,又分別具有甚麼樣的重要功能?野夥戶外工作室帶你一起來了解!
雪地三寶-冰爪
冰爪是可以插入結冰的地面或堅硬雪地中,提供行走間額外摩擦力的裝備,需要搭配硬底的登山鞋使用,冰爪又有分為不同的爪數,一般建議使用10爪以上較為安全,簡易式冰爪則較不適合應用於雪地登山。
雪地三寶-冰斧
冰斧分為兩頭,長握柄下方尖銳的一頭可以用來敲碎堅硬冰面方便行走、充當登山杖使用等,鶴嘴的另一頭則是用來做滑落制動;即是在雪坡上不慎跌到滑落時,作為止住身體持續滑落的工具。冰斧的使用需要受過專業的雪地訓練以及練習,不熟悉操作的話,不建議攜帶上山,因為大部分的冰斧鶴嘴較尖銳,會有受傷的風險。
雪地三寶-岩盔
在雪地登山時,若是遇到雪坡,上方可能會有雪塊或冰柱掉落,或是前面的人踩落一些岩石滾下來,這時岩盔就可以提供頭部防護功能。
雪地登山除雪季三寶外,還有3個必帶的救命裝備
在雪地登山時太陽眼鏡、手套還有綁腿也是重要裝備,即使是陰天紫外線也是時刻存在,而雪對於日光有將近95%的光線反射率,因此在下完雪後的好天氣直視雪地,就像是在直視日光一樣刺眼,而視網膜若一直受到強光刺激,就會引起暫時性失明,俗稱雪盲症,因此太陽眼鏡或雪鏡的重要性不容小覬。
既然都下雪了,氣溫肯定是很低的,戴上手套做好手部保暖才能避免凍傷,手套建議選擇兩層式,手套外層要有 GORE-TEX 防水防風功能,避免雪融化後變成水進而帶走手部溫度,內層擇要具有快乾保暖的效果。
另外在雪地行走時,一不小心冰雪就容易掉入鞋子裡,這時綁腿就擔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避免低溫的冰雪掉入鞋子導致腳底凍傷。
除了準備好相應的裝備上山之外,在台灣的雪季登山經常遇到多變的路況,運氣好的話,一波強烈寒流的到來,會在山中降下厚厚的積雪,但等氣溫回升,山上又缺乏持續的降雪,白天有太陽或氣溫升高時原本的雪就會開始融化,等入夜後氣溫降低則重新結冰,所以路況通常都是濕滑的狀態,尤其在有結冰的路面更是滑。在冰層很厚的時候,冰爪跟冰斧就是大家的好幫手了,但如果冰層太薄,或是不夠厚又混雜著石塊時,冰爪也很難好好的發揮功用,在這樣的情況下,行走時就多了更多的危險性,卻是在台灣雪季登山時,經常會碰上,也需要先做好心理準備的情況。
因此在對於雪地裝備使用不熟悉,或是經驗不足的情況下仍然想要上山追雪,還是建議大家可以尋找專業的團隊跟嚮導帶領,在專業的協助下能開心且安全的欣賞台灣雪季間山林中不一樣的美景。
延伸閱讀:
更多登山知識一次看→ bit.ly/3tF8SO6
特搜台灣最美登山景點→ bit.ly/3tZQnnL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野夥戶外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