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讓我們只看臉
日內瓦大學的Scheibehenne教授發現,人們會通過一些小伎倆來避免自己被過多的選擇淹沒。比如給更重視所謂的「主要因素」,或乾脆忽略一些選項。當人們這樣為自己「過濾信息」的時候,他們通常會做出符合自己需要的選擇,並且他們也不會被信息淹沒。
「大部分時間,我們很擅長應對選擇氾濫的情況。」
如果豐富的選擇真的像Schwartz所言那樣令人不知所措,我們早就因為日常穿哪件襯衫或中午吃什麼這種小事崩潰了。
當我們面臨很多選擇的時候,大腦為了節省精力,就會讓我們只注意那些「表面現象」。
比如看臉。
例如「向右滑喜歡,向左滑無感」的交友軟體就抓住了人們的這一心理,直接呈現給用戶的只有一張照片。如果兩個用戶都向右滑,則可以開始聊天。
可這種軟體的問題也恰恰是這種看似簡單的配對辦法,「臉」幾乎就是你判斷是否喜歡的唯一一個要素,我們不是說臉不重要,而是當判斷因素越單一、寬鬆的時候,你可以選的人就越多,畢竟這世界上也從來不缺好看的人,但適合你的真的多嗎?
看的人越多,越不知道選誰
當你面對一群全都「愛看電影,熱愛讀書與健身」的約會候選人,如果沒有篩選方法,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像那頭在一堆乾草堆裡被餓死的驢子,因為不知道到底該吃哪一堆。
如果你要衡量對大多數人來說重要的品質,比如誠實、可靠、幽默感,你需要做的是加深對一個人的瞭解,而不是試圖掌握他的所有信息。
這是否代表你要通過一些設置來縮減呈現在你面前的選擇數量呢?
「如果可選擇的人少,你就不得不對眼前的人更上心。」
一些網站會通過提高門檻來解決選項氾濫問題。比如eHarmony這一網站的相容性問卷要花上幾小時來填寫,這樣會篩選出高質少量的用戶群。
「一旦你已經在這個在線平台上,你就會知道,你的那個潛在的,未知的約會對象也為了來到這裡付出了許多。」
所以怎樣才能找到真愛呢?
有一個神奇的數字。
Schwartz得出了一個神奇數字,既包含深度又包含廣度,小到讓我們足夠深入瞭解對方的人品,又沒有大到讓我們的大腦認知過載。
這個神奇的數字就在8到12之間。
所以我們可以做的是,每一次不要認識Like12個人,其中可能會有幾個人和你配對,但你不要急著繼續配對更多人,而是先好好瞭解已經配對中的一個人,如果這個人不行,那就換一個。如果本次配對的這組人裡沒一個能行的,那就再Like一組。
限制選擇的數量,這是一個更加詳盡,也是更有效的策略。比掃過交友網站上的每一個人有效得多。
也不要同時和幾個人聊天,在交談的切換中很容易出現混亂,萬一你把一個人叫成了另一個人的名字,那個場面可是很尷尬的,在和每個人交談的過程中,留心那些你認為至關重要的特質,比如他是不是專一,或是他和你有沒有共同話題。這些方法也許能幫到你。
但遺憾的是,因為愛無法被具體量化,所以無論什麼軟體都無法提供一個完美的「配對算法」。
所謂的科學和技術,其實永遠無法把「愛」這件不講道理的事說明白。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簡單心理(原標題:在愛面前,人人都是選恐)
責任編輯/蔡昀暻